-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临床经验
病案分析
咳嗽:是常见的一种以咳嗽症状为主症的肺系疾病,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
基本情况:
患者焦发福,男,81岁,退休,影剧院小区。
发病季节:立春前4天
就诊日期:2011年2月2日
主诉:咳嗽、咯痰、气喘半月,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有冠心病病史3年,行“支架置入术”(具体地点、时间不详)后,病情稳定。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咯少量白色泡沫痰伴气喘。自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3日上述症状加重,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急性支气管炎”收住。患者病程中无恶寒发热、无周身酸困不适,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咯血。2月前于中宁县人民医院行“膀胱造瘘术”。纳少,睡眠尚可,大便干。
查体:神清,精神可,口唇无发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呈鼓音。双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痰鸣音。腹部可见“膀胱造瘘术”口及导尿管,管内液体清亮淡黄。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西医诊断:1.急性支气管炎
2.老年肺气肿
3.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
4.膀胱造瘘术后
西医治则:吸氧、卧床休息、抗炎、止咳化痰对症治疗。
二、病因病机:
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外感为六淫外邪犯肺,致使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患者年老体衰,肺卫功能减弱,气候突变,冷热失常之时,邪乘虚从口鼻而入,伤及肺系,使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引起咳嗽。四时主气不同,患者发病之时为立春前四天,正值冬春相交之时,风寒二邪为主。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内袭于肺,肺卫失宣,肺气闭郁,不得宣通,故咳嗽声重;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痰白。患者舌淡苔白脉细数与证相符且说明风邪较重。本证以咳嗽及咯稀白痰为主,表证证候较轻,故非风寒束表,系风寒犯肺。
中医诊断:咳嗽
风寒犯肺
治则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自拟方:桔 梗10g 荆 芥10g 炙紫菀10g 百 部10g
白前10g 甘 草6g 陈 皮9g 法半夏10g
杏 仁9g 干 姜6g
三剂,日一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分服。
李遇春方解:
桔 梗6g 百 部10g 麦 冬10g 沙 参10g
橘 红10g 法半夏10g 炙紫菀10g 白 果10g
苏 子10g(打)荆 芥6g 前 胡6g 炙甘草6g
六剂,日一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分服。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方中改用前胡)、甘草、陈皮
此方治外感咳嗽经服解表宣肺药仍咳不止。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表之品。方中紫菀、百部为君,味苦入肺经,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寒,皆可止咳化痰。桔梗味辛平如肺经,善开宣肺气,白前(被替换,另议)。桔梗与白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增强止咳化痰之力为臣。荆芥疏风解表利咽以除余邪;橘红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缓中,又有利咽止咳之功。《医学心语》“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2)二陈汤 陈皮、半夏、茯苓(方中未用)、甘草。
此方为治湿痰之方。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又降逆和胃。橘红为臣理气燥湿祛痰,燥湿以助化痰之力,理气使气顺则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3)该方为止嗽散+二陈汤为基础,辅以麦冬、沙参、白果、苏子,以前胡替白前,去茯苓。
白前辛苦微温,归肺经,降气化痰;
前胡苦辛微寒,归肺经,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证治准绳》前胡散,前胡寒性不著,亦可用于寒痰湿痰证。
茯苓 甘淡平,归心脾肾,系因恐其利水渗湿过度而致痰干不易咯出。
麦冬、沙参 同甘微苦,入肺经,养阴清肺用于干咳痰粘,本证患者痰咯不爽。
白果,归肺经,敛肺定喘兼化痰。
苏子 辛温,归肺大肠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解患者大便干之忧。、
历代诸家及名老中医之说:
1)《素问·咳论》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指出“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乃至今日演化为多门多派:A、维屏认为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肺津不布,凝聚成痰;肝郁化火灼津成痰;肝气郁结,木犯脾土,脾失健运,酿津成痰上犯于肺而咳。治宜疏肝熄风,解痉平喘,方用小柴胡汤加减。B、外感、饮食、情志等致痰内生,痰阻气道,痰气搏结,气道挛急,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故治以祛痰为主,方宜导痰汤。
2)《景岳全书·咳嗽》“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一曰外感,二曰内伤而尽矣”。
3)清代喻昌,秋燥证“燥金虽为秋令,虽属阴经,然导于寒湿,同于火热。火热胜则金衰,火热胜则风炽,风能胜湿,热能耗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