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四五节.ppt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文学史之第四章 中外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及翻译文学 自考辅导 3、在文学创作上,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冲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学格局,促进了晚清文学的革新、发展和繁荣。 三、王国维的文学批评 (一)王国维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是在继承我国文化传统 和吸收外来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建立起 来的。 他首次运用康德的审美超利害关系说、席勒的游戏说,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等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美学观,去评论作家作品,分析文艺美学现象。 接受了中国道家和禅宗的超尘脱俗、自然无为哲学思想的影响,注重 文学自身规律的探索。 * * 一、中西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的影响 1、在哲学思想上,中国近代中外文艺思潮的交汇融合肇始于甲午战争前后,这是近代历史与文学艺术的转折点。在近代社会这一乾坤巨变的年代里,随着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而来的往往是不同哲学学派和文艺流派思想观点以至审美观点纷呈的时代。 外来文化的大量涌进,与传统文化展开了全面冲突与交汇,外国的“舶来品”如西方进化自然观、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康德、黑格尔的美学、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等等被引入到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步步逼进,一再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以适应时代潮流,以捍卫自己的生存。因此,中西哲学相互混合,形成了以进化论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这种新形势推动着中国近代文学的变革。 2、在文学观念上,戊戌变法前后兴起的文学翻译热潮,把西方思想介绍到中国来,开始被近代作家接受,促进了文学观念的更新和艺术思维方式的变革。 如进化论对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文学观念的影响; 民主、平等学说对资产阶级革命派文学思想的影响; 康德、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哲学思想促使王国维形成了悲观主义美学观; 进化论的学说促使早期的鲁迅将它与反封建思想的斗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社会思想和社会伦理道德的进化发展观念,使之建立了新的“人”的观念及表现人、描写人的艺术原则。 如:翻译文学为近代作家们提供了如表现婚姻自由等新的题材和内容; 新的表现方法被引入,林纾的翻译小说促使小说的章回体形式被打破, 新的文学体裁如短篇小说被纳入到文学发展的庙堂中来,产生了早期话剧。 促进了后来的白话文运动。 二、翻译文学的兴盛及其影响 (一)翻译文学兴盛的原因 近代翻译文学的兴盛,反映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对西方文明的追求。其原因是: (1)政治变革的需要。 自甲午战争之后,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苦的忧国忧民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中国政治的腐败,积弱不振,急于寻求救国革新的真理,因此,对西方新理论、新学说发生好奇心,需要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著作,作为自己的战斗武器。许多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著作,都带有程度不同的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压迫的民主主义思想,这在当时中国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要求变法维新的斗争中,有它积极的进步意义,因而迎合了人们求新求变的需要。 (2)文学革新的需要。 翻译家们通过文学作品译介,目的是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以外的文学世界,把新的文学观念引入到中国,打破中国固有的文学封闭体系,促进中国文学的变革。 三、严复的“三点论”(什么是信、达、雅?) 即严复在其译述的《天演论》中提出的“信、达、雅”,这是近代翻译文学的一种标准。 信,即译文要忠实可靠,要能准确传达原著的内容; 达,即尽量运用读者所习见的表达方式; 雅,指通过艺术再现来加强原作风格以吸引读者,即译著语言有文学色彩。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这一翻译 标准,直到今天,也被认为是翻译界应遵守的 普遍法则。 四、林纾前期翻译的特点 1、有明显的倾向性。林纾的早期译作,所介绍的大多数是接近于批判现实主义的,或者向社会的不平挑战的作家。他前期的译作在内容上反映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表现出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表达了反帝爱国热情,倡科学、重民主的因素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林纾林纾是一位不懂外语的翻译家,翻译的小说几乎全是采取与人合译方式进行的。 3、运用“古文”来意译西方文学,体现了林纾的译书风格。 如:迦茵颀而长,面温嫩不类村女。修臂下垂,两手莹洁作玉色,面容尤庄贵不佻。大抵英人闺秀,似此者亦多。而亨利见时,迦茵为年恰二十二岁,樱口绛色,唇下作小窝,秀眉媚眼,睛作棕色,发栗色作椎结,衣缟色宽博之衣,系以白鞓,妆饰严净。 4、运用序、跋等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进行阐释或赏析,并在翻译过程中还拿外国小说与中国古典作品进行比较。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