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思想感情教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5思想感情教程

第二部分 · 专题九 · 第五讲 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 语文 第二部分 · 专题九 · 第五讲 名师一号高考总复习模块新课标 新课标版 语文 考源教学资源网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九 ?? 古代诗歌鉴赏 第五讲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往往感到难以解答,不知所措。本讲从七大题材和两大题型两大角度进行讲解,便于考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体验领悟】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楚江怀古①(其一)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②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抓住题目。“楚江怀古”,由“楚江”想到忠君爱国的屈原,诗人触景生情,追慕前贤,感怀身世,可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表达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缅怀,以及秉持正道之心。 2.抓感情基调。“竟夕自悲秋”卒章显志,抒发悲情。 3.抓关键词。通过写“露气、寒光、猿啼、兰舟”渲染悲凉凄清的氛围,借景抒情,抒发自己漂泊在外、客居他地的悲伤愁苦之情;“明月、乱流”委婉含蓄地反映出诗人远谪他乡的孤单离索之情。 4.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答案 ①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②表达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缅怀,以及秉持正道之心。③抒发了客居他地的思乡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即时巩固】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金 陵 怀 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①渚,目斜征虏亭②。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①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②征虏亭:为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体验领悟】 2.(2015·陕西西安五校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孤  雁 崔 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②,孤飞自可疑。 注:①崔涂(845—?),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院等地。②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结合全诗,说说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明晓形象。“孤雁”的形象尽显于后六句诗中,诗句描绘了一只穿云随月、振翅奋飞、暮雨失群、只影无依、凄凉寂寞、惊魂落魄的孤雁。 2.抓注释。作者终生漂泊,自然就让人联想到诗人如同孤雁一般。 3.抓关键词。“未必”“可疑”写出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暗含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 答案 最后两句写出作者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作者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 【即时巩固】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文档评论(0)

mmhgfdh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