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晏县建政以来成就综述
风雨兼程谱华章 长风破浪铸辉煌
——建国60周年海晏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海晏县位于青海湖北岸,北接祁连、门源,东邻大通、湟中,南与湟源、共和接壤,西北与刚察相连,西南濒临青海湖,是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的发源地,也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全县总面积48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辖4乡2镇29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共有汉、藏、蒙古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2 %。县城距省会西宁89公里,距州府西海镇10公里,国道315线、青藏铁路横贯全境,交通便利,在环西宁60分钟经济圈内。
1949年9月海晏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晏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县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千万元,海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农牧业综合生产效益显著提高。一直以来,海晏始终把农牧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实用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了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高效农牧业的转变。到2008年,全县农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较改革开放前增长了20.5倍。全县围栏草场面积达到228.67万亩,畜用暖棚覆盖率达到66.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3%,全县96%的村通公路,46%的村实现了村道硬化,96%的牧户通了电,广播电视、通讯覆盖率分别达到89%和100%,100%的牧户实现了定居,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大力推广农业增产技术,积极优化种植结构,粮油单产较1978年分别增加了67公斤和18公斤。大力实施牦牛提纯复壮、藏系羊本品种选育、黄牛改良和绵羊改良工程,全县良种畜比例达到35%。羔羊经济、牛羊育肥、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等特色经济迅速兴起,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农牧业科技服务网络健全完善,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特色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积极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强力推进工业富县战略,培育形成了铁合金生产主导工业体系,启动了红河湾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鑫宇、瑞丰、奥凯、中瑞、储源等一批投资企业陆续落户海晏,工业经济从无到有,成为了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200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9.9%。采取积极措施,全方位、多角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宽松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强,2008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3万元,是1978年的11倍。
旅游业从无到有,有了较快发展。近年来,海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青海湖风光和体育旅游圈、青藏铁路世界屋脊旅游带建设,积极调整全县旅游发展思路,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开发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响了梦幻沙岛、神秘原子城、浪漫金银滩等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培育出了民间剪纸、民族手工艺品以及藏(蒙)家乐等旅游延伸产业,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2008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7元,比1978年增长21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926元,是2000年的2.5倍。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家庭的医疗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吃开始讲营养、穿开始讲档次、住开始讲舒适宽敞、行开始讲方便快捷。农牧民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9.5平方米,74%的农牧民家中有摩托车,部分农牧民拥有小轿车,固定电话、手机、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普遍使用。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农牧区“两免一补”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圆满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大幅提升。适龄儿童、初中阶段入学率均达到100%,农牧民非文盲率达到了99.1%。医疗卫生事业日新月异,形成了县有医院、乡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00%的农牧民和城镇职工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县、乡、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严格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及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政策,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各族群众精神面貌有了显著改善。
60年峥嵘岁月,60年光辉历程,回顾海晏解放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