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肠对PET-CT诊断结直肠局限性代谢增高病灶的作用论文.docVIP

保留灌肠对PET-CT诊断结直肠局限性代谢增高病灶的作用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留灌肠对PET-CT诊断结直肠局限性代谢增高病灶的作用论文.doc

  保留灌肠对PET/CT诊断结直肠局限性代谢增高病灶的作用论文 崔新建房娜王艳丽曾磊赵秀妹赵伟 【摘要】目的探讨清洁并保留灌肠在PET/CT诊断结直肠局限性代谢增高灶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PET/CT常规全身显像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出现不能确诊的局限性代谢增高灶者,给予清洁并保留灌肠后行盆腔局部延迟扫描,次日或第3天接受结肠镜检查。比较PET/CT显像结果与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清洁保留灌肠后行盆腔局部延迟扫描,30例局限性代谢增高病灶消失,结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清洁并保留灌肠可以有效排除大部分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的生理性摄取,而对于清洁并保留灌肠后仍存在的局限性代谢增高灶,有必要近期内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 【关键词】保留灌肠;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freelensBiographSensation16PET/CT,显像剂18FFDG由美国CTI公司RDS111回旋加速器及FDG4合成模块生产,pH值6.0~7.0,放化纯度 95%。受检者禁食4~6h,注射前测定身高、体质量及血糖浓度,血糖浓度控制在11.1mmol/L以下。18FFDG注射剂量5.55~7.40MBq/kg,安静、避光、平卧1h后行全身PET/CT显像。图像采集及重建:扫描范围由颅底至股骨中段,CT采集条件为120kV,50mAs,层厚5mm。PET扫描采用3D模式,常规扫描一般采集5~7个床位,每个床位2~3min。盆腔局部延迟扫描一般采集1个床位(3min)。检查期间病人保持平静呼吸。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进行迭代重建,利用CT透射扫描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 1.3清洁保留灌肠 先用体积分数0.001~0.002肥皂水清洁灌肠2次,每次约800~1000mL,然后用500mL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 1.4结果分析 由2名中级职称以上的PET/CT医生根据常规显像及延迟显像病灶部位18FFDG代谢变化情况对病灶作出诊断,观点不一致时共同协商处理。将PET/CT显像结果与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2结果 清洁并保留灌肠后行盆腔局部延迟显像,30例受检者局限性18FFDG代谢增高病灶消失(图1),结肠镜检查亦均未见明显异常;16例受检者仍显示局限性18FFDG代谢增高病灶,结肠镜检查3例为恶性肿瘤(图2),5例为炎性改变,2例为腺瘤,2例为息肉(其中1例为不典型增生Ⅲ级),余4例未见明显异常。清洁并保留灌肠延迟显像PET/CT对生理性摄取的诊断特异度为88%。 图1A:注药后1h常规显像的CT图像;B:注药后1h常规显像的PET/CT融合图像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区局限性结节样18FFDG代谢增高灶,SUVmax为8.2,相应CT未见明显软组织包块;C:清洁并保留灌肠后延迟显像(2.0h)的CT图像;D:清洁并保留灌肠后延迟显像(2.0h)的PET/CT融合图像原18FFDG代谢增高灶消失(略) 图2A:注药后1h常规显像的CT图像;B:注药后1h常规显像的PET/CT融合图像乙状结肠区局限性结节样18FFDG代谢增高灶,SUVmax为14.2,相应CT未见明显软组织包块;C:清洁并保留灌肠后延迟显像(3.0h)的CT图像;D:清洁并保留灌肠后延迟显像(3.0h)的PET/CT融合图像乙状结肠区局限性结节样18FFDG代谢灶较前增高,SUVmax为17.2,浓聚范围约2.6cm×2.1cm×2.0cm,定位更明确;相应CT图像示乙状结肠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略) 3讨论 随着18FFDGPET/CT显像在临床中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其在肿瘤学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3。同时,18FFDG肿瘤显像中假阳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腹部显像时由于消化道管腔具有可动性和伸缩性,解剖关系相对复杂,肠道存在显像剂的生理性非特异性摄取,使诊断难度相对增加。 通常情况下,肠道的生理性非特异性摄取表现为沿正常小肠或结肠解剖部位走行的带状摄取,强度一般为l~2级,偶尔回盲肠端和乙状结肠直肠的活性可以较明显。一般情况下,浓聚过强(3级以上)或呈团块状局部浓聚则应高度警惕器质性病变可能,须进一步进行结肠镜等检查明确诊断4。 18FFDG在胃肠道中的生理性摄取产生原因较多,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局部的轻度炎症、蠕动期间的平滑肌活性、肠道内微生物的吞噬、黏膜腺代谢活动、淋巴组织以及18FFDG通过管腔弥散有关。通常认为肠道弥漫性摄取者多为正常,而节段性摄取者多为炎症,局限性摄取者常为结肠肿瘤或腺瘤样息肉。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肠道的生理性非特异摄取也可以是局限性的,使得诊断更为困难。针对这一现象,众多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研究,采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