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码头相遇——2017三月多友行小记.PDF

在学术码头相遇——2017三月多友行小记.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学术码头相遇——2017三月多友行小记

在学术“码头”相遇 ——2017 三月多友行小记 陈静静 四月中返昆,倏忽已逾两周。 各种要补的课,各种要填的表,要改的文,各种要签到的会议,要跑的“衙 门”。总归,各种头绪,就是日常。 并入繁杂忙碌的原有轨道,回首三四月间,那一段新风拂面,弦歌激扬,愈 觉珍贵。 甫一抵港,金铨师和师母相偕而至,欢聚中,金铨师语众人:香港是个码头, 大家来来往往,纵同在一国而不能常见的,反而在此多能相遇。 赶海拾贝 4 月10 日摄于桥咀洲 我博士论文后记中,引了英国人类学家奈杰尔·巴利的一句话—— “学术研 究就像修道院生活,专注追求个人性灵的完美。”现在想来,可见当时心境之寂 寞。巴氏观点,认为学术研究的正当性不在于对集体的贡献,而是远为自私的个 人成长。这个话,现在想来,只道出了学术生活中自省克制的一面。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作为码头的香港,汇集了诸多青年学者的向学之心,蒙诸位城大 贤师提携后学,得成多闻之无形学府。 一帧“全家福” 3 月18 日摄于龙脊步道 一月间,有幸聆听诸位城大老师研究心得,李喜根老师对文献价值的探析, 祝老师介绍计算传播学之发展,蒋莉老师讲解人际传播研究之始末,沈菲老师详 释公共舆论与政治传播的诸项研究,Skoric、Kobayashi、林芬老师分享有趣的研 究设计和发现,宇宏老师介绍了口述史纪录片的教学实践。更有金铨师两次欢聚 的谆谆教诲,政治极化国际工作坊的头脑激荡,来访城大的姜红、张玮玉等老师 的高论迭出。 这些分享,这些时刻,与我而言,像是一种“仪式”。就如同多年前的七月, 晚风轻拂的山乡沟箐,我席地而坐,和藏民老乡一起看露天电影。那一刻,山里 的灯火阑珊和银幕上的光影交错相映成趣;那一夜,波澜不惊的山乡夜晚中出现 了一次美好的例外。与各位学界先进的相遇,从容,愉悦,纯粹,打开了我的视 界,从西南一隅中,探看广阔天地。我期待,这些仪式最终能得以汇流,成为我 学术生命中的“过渡仪式”。 三月行,八位多友。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丹凌,媛媛,小岩,小安,涛哥, 如南,伟山,我们志同道合,一见如故。这一月,有学术争鸣,有观山玩水,有 埋首苦读,有血拼抢货。重要的,有你们。 Say Hi ! 3 月18 日摄于石澳 感谢城大给予了这个让我们得以相聚的机缘。感谢金铨师,那样的艰难辛苦 中,高情远致,初心不辍。感谢何舟老师、沈菲老师,让我们有“见”有“识”。 感谢林宛莹老师,与您的交流酣畅痛快,谢谢您的肯定和鼓励。谢谢这一路梁老 师、程老师的悉心招抚。 各位多师多友,虽山长水远,盼后会有期。 静静的香港·2017 年春 4 月10 日摄于桥咀洲 2017 年5 月5 日于昆明翠湖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