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防治-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制剂 卡介苗 短小棒状杆菌 中药制剂 香菇、灵芝等的真菌多糖成分 药用植物及其有效成分 中药方剂 免疫因子: 转移因子 免疫核糖核酸 胸腺肽 化学合成药物: 左旋咪唑 西咪替丁 (2)免疫抑制剂 适应症: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等 化学合成药物 烷化剂抗肿瘤药物 抗代谢物类抗肿瘤药物 激素 真菌代谢产物 环孢素 FK-506 传统中药 思考题 名词解释:疫苗、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 具有高效、特异、副作用小等优点 * 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种膜蛋分子,故又称为NK细胞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病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特点。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 目的要求 (一)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二)熟悉疫苗的基本要求及其发展; (三)了解免疫治疗原理与方法;常用的生物制品及其应用原则。 免疫学防治 应用各类生物或非生物制剂来建立、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功能,达到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称为免疫预防和治疗。 一、免疫预防(Immunoprophylaxis)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 人工免疫即人为地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是免疫预防的主要手段,包括: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一)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概念:用疫苗接种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 疫苗(vaccine) 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及类毒素等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统称为疫苗。 基本要求:安全、有效、实用 1、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  缺点:需多次注射,用量大;接种后反应较大;免疫效果局限  优点:稳定,易保存;无毒力回复危险  如乙脑疫苗、狂犬疫苗等 2、减毒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  缺点:稳定性较差,不易保存;有毒力回复可能  优点:一般只需接种一次,用量较小;免疫效果较好,较持久  如牛痘、风疹疫苗、卡介苗等 3、类毒素(toxiod):用细菌的外毒素(exo-toxin)经0.3%-0.4%甲醛处理制成。接种后诱导机体产生抗毒素(anti-toxin)。如白喉、破伤风等。 4、新型疫苗 亚单位疫苗 结合疫苗 合成肽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等等 理想疫苗应具备的条件 1 、抗原应高度纯化,无毒、无副作用 2 、免疫力持久 3 、免疫方法简单 4 、可与其它抗原混合使用 5 、价格便宜 人工主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接种对象:凡是免疫防御能力差、与某些病原生物接触机会多、疾病及并发症危害大、流行地区易感者均应免疫接种。 接种剂量、次数和时间间隔 接种途径:死疫苗用皮下注射,活疫苗可皮内注射、皮上划痕和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口服为佳,麻疹、流感、腮腺炎疫苗雾化吸入为好。 接种后反应:常在接种后24小时发生,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头痛、恶心等,数天后即恢复正常。 禁忌症:凡高热、严重心血管疾病、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肾病、活动性结核、活动性风湿病、甲亢、糖尿病和免疫缺陷病等患者,均不宜接种疫苗,以免引起病情恶化。为防止流产或早产,孕妇应暂缓接种。 (二)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概念:给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的制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    接种后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一般约2-3周。 1、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主要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外毒素所致疾病。如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以及肉毒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正常人血浆丙种球蛋白、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 3、细胞因子制剂 4、单克隆抗体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的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超敏反应  动物免疫血清使用前,应询问病史,做皮试,如阳性可使用脱敏方法。在注射丙种球蛋白时亦应注意观察。 注意早期和足量  只有在毒素尚未结合组织细胞前使用抗毒素,才能发挥其中和毒素作用;若毒素已与组织细胞结合,抗毒素就不再发挥中和毒素作用。 不滥用丙种球蛋白   二、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针对异常的免疫状态,应用免疫制剂、免疫调节药物或其他措施来调节或重建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分子治疗 分子疫苗:化学合成、基因重组;产生肿瘤抗原,与佐剂混合应用,已具一定疗效。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