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书.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书 看着外面那热辣辣的太阳,我的记忆又拉回到梅州围龙屋调查的那几天。足迹可能已经磨灭了,但永恒的回忆却已经深深的留在我们四个人的心中,相信,这是我们大学生活里精彩的一页。 夏季酷暑,热日难耐,这个时候,其它人都赶着回家享受那空调的清爽,我们一行四人经过一系列的策划讨论和研究,决定进行一次通过调查梅州客家民居,特别是围龙屋的布局、功能、结构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来探究客家文化。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由7月6日开始到8日,原定于要四天完成的调查工作,我们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总共花了不到三天时间完成了这次调查。 这是我们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太阳猛烈,我们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因为我们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调查,更清楚地了解客家民居围龙屋所隐含的客家文化,以便身为客家人的我们更好的宣扬我们优秀的客家文化,同时,在社会实践中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为了节约这次活动成本,我们决定乘坐火车前往梅县,七月六号下午我们就到达了梅县的嘉应学院,我们在同学那里休息片刻后就在嘉应学院和嘉应附近派发调查问卷并回收(后面附有一张我们制作的调查问卷),下面是我们从调查问卷中统计出来的数据: 发放200张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8份,根据对数据的分析统计,76.3%的八零后九零后年轻人对围龙屋不感兴趣和不了解,而有65.7%的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中年人对围龙屋比较有感情,91.8%的人认为围龙屋的作用是防御敌人和团结名族力量,80.6%的人认为应该投入资金去保护围龙屋,28.9%的人喜欢听客家山歌,56.4%喜欢吃客家菜,而只有15.8%的人才见过客家服饰,76.5%的中年人认为自己拥有淳朴、勤奋热情好客、故乡情节浓、节俭的客家精神,而只有39.8%的年轻人认为自己还具有这些精神,89.9%的人认为客家文化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客家话和美味的客家饮食以及热情好客的客家人。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年轻人对客家民居的意识很淡薄,客家精神在他们身上也较少得到体现,但庆幸地是绝大部分的人还是很肯定围龙屋的存在和作用,并认为应该去保护围龙屋的,而且淳朴的客家人和客家美食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所以我们对宣扬发展客家文化还是要有信心的。 七月七号一大早我们就搭车去梅县丙村了,在丙村路口下车后我们沿着村道走了大约一公里就看到了一张大字报写着仁厚温公祠,我们按着箭头的方向走,目光穿过开阔的绿色田野,远远就看到那土木结构的围龙屋和屋前很清澈的池塘。从十余间连成一片的房间走进去,入口处的这些房子显然并非是居住的房舍。后来从那里仅有的几个居民口中得知,这些房舍是过节时拜神祭祀的地方。穿过前厅,便是足可比拟一个小足球场的院落和半圆形的居住房舍了。院落很大,里面有古井晒场,甚至还种了一些树。虽仅一层,但空间颇高的住房是整体的建筑,连绵成半圆形,与前厅的房舍相连,便成了一个完整的椭圆。 围龙屋的兴建源于战乱,为防贼寇,围龙屋以前多背山而建,外围房舍多用作防御和祭祀,内围居住。院落修得极大,方便储放食物和日常用品。屋里的住户起初都是一个姓氏,后来渐杂,但仍如一家人般其乐融融。仁厚温公祠是我们调查中最重要最大的一个围龙屋,有三堂八横三围。站在它们的门前,看着如此大的建筑,仿佛有种豪门深院的感觉,进去之后,各处连通的小道十分多,但都是对称分布在两侧,很规则。除此之外,温公祠还有它自己的特色,在化胎两侧,种有两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大苏铁,听说,这两棵苏铁还有一个十分美丽的传说呢。在这里还有一口十分古老的井,年代已久却还能保持不干涸,依旧供给居住在这里的人饮用。看了这个建筑,我不得不惊叹古代之人的伟大。时间很快到了正午,我们带着不舍离开了宏大的仁厚温公祠。 吃完午饭休息片刻后,我们又来到客家公园,里面有中国客家博物馆,陈设着很多关于客家文化的历史物品,有客家人平时生活的用品,还有客家风俗展示,甚至还有客家私塾的展示,当然啦,也有围龙屋样板,很多东西就连我们都没有看过呢,确实是很具有客家特色,参观完以后我们又问了博物馆负责人关于围龙屋客家文化的一些情况。在黄昏时分,我们带着预约的心情离开了博物馆,想到今天的收获确实不小,我们四个都开心地笑了。 七月八号的早上,我们来到了梅州市旅游局资源科,我们向资源科相关负责人表明来意之后他们很友好地招待了我们,然后他们就跟我们讲解了围龙屋的现状和围龙屋所体现出来的客家文化,我们认真地听着,并做好了笔记。接近中午时,我们感谢了文物科负责人的帮助并向他们告别。 下午,我们去了梅州文化公园,那里湖水幽绿,柳条飘飘,最美的事还是坐在岸边听中年老年人唱客家山歌,当然,也少不了客家美味的小吃了

文档评论(0)

dyzv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