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兵永远不死 只会慢慢凋零 ——写在2014年118记者节 ? ??   老兵永远不死 只会慢慢凋零   ——写在2014年118记者节   文/吾非羊   引子   初夏傍晚,上海商报社门前的梧桐树上蝉鸣阵阵。院内的编辑部亮着泛黄的灯光,透过窗子,依稀可见几位两鬓斑白的老编辑正在审阅稿件。而在报社外绍兴路上匆匆走过的“80”、“90”低头族们,正埋头于浏览手机上的微信和微博,在第一时间报纸看完了报纸要到第二天才能刊登的消息。   这一幕场景,意味着一个时代即将结束,一个时代即将开始。传播技术的革命正在对中国的传统媒体和媒体人进行一场残酷的洗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新闻与传媒,因信息技术与平台的改变,使得读者对报刊杂志上的铅字不再依恋。其次,在微博、微信、网络的时代,传播平台的扁平化,使得每个人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都能成为一个记者和编辑,传统媒体的采编垄断也被打破。而在那一张张充满油墨味的报纸上最后刊登的文字,或许是几经阉割,或许是结论与初衷大相庭径,这些相较言论尺度更大的网络和自媒体而言,纸媒吸引青年读者们的兴趣有限。?   这对一群仍然坚守在纸媒的职业文人而言,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糟糕,他们在经济的贫苦与言论的紧缩中苦苦挣扎。   周俊生,上海知名财经评论员,在报社上了几十年的夜班,写了十几年的评论,长期写作导致了他腰部落下病根,去年初夏,周老师因此申请了提前退休。“如果退休的话,退休工资可以比在职上班的编辑高一些。其次,长夜班,我动过大刀的身体也吃不消了,如果能提前退休,对我来说是好事儿。”在凌晨编辑部昏暗的灯光下,签完版面后周老师抽了一口一包十块钱的烟,一声叹息,他对着我说话,看上去脸色显得愈加苍白。   在退休前几天,周老师的同事和朋友每人出资80元,为他办了一顿欢送宴,其中包括我。在饭桌上,周老师声情并茂的唱起了一首《别战友》——“当我和她分别后,好象那冬不拉闲挂在墙上。瓜秧断了哈密瓜依然香甜,琴师回来冬不拉还会再响。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好象那雪崩飞滚万丈……”在他含着泪花的吟唱中,一股悲情从我的内心燃起。当下的时代,一些心怀家国天下,苦守节操不折腰的媒体人的生活处境,为何依旧这样的清苦。文化的价值与地位,何时能获得它该有的价值和尊重。   若长此以往,中国媒体人或将因经济的窘困而导致在政治与商业利益诱惑下的集体陷落,因之使中国独立思想的枯竭和失语,也或将成为一种可能。除此之外,传媒人的转型和出路——“内圣后开新外王”的突破又在哪里?   (一)   今年,我在MSN上遇到了周俊生老师,他自称自己是“退休老伯伯”,退休后的生活反而自由轻松了。一是说话可以无所顾忌,反正退休了;二是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写评论;三是五千块钱的退休金使他的经济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为此,我很为他高兴。但是,除了像退休媒体人周俊生、鄢烈山这样的既有知名度,又可“退而不休”无所顾忌表达言论的老顽童外。那些在职的媒体人的出路和转型又是如何的呢?   今年夏天,我来到了位于延安西路新民晚报大楼内的《东方早报》看望老同事甲乙丙丁们,这是份曾经闻名遐迩以客观、理性、中立著称的都市报,在前东早评论部的厕所旁的企业文化墙上写一首小诗——   是秋天的小提琴,   是寂静的声音,   是暗夜的洞察,   是晨风的致礼,   是不愿苟同的苛求者,   是不改初衷的真相追逐者。   是上海的也是中国的,   是年轻的是真诚的,   也是经历磨砺并坚定向前的。   今年年初,《东方早报》邱总将早报的这份“是经历磨砺并坚定向前的”的新闻理想情怀用互联网新闻网站“澎湃新闻”的形式进行了变革和延续。可以看出这份“澎湃的变革”是次基于纸媒的信息、技术、读者既有基础上的变革。   东早的评论版似乎是变成了“澎湃社论”,东早记者们善于对热点新闻的发掘和追踪报道将以更快的速度的在网页上出现。而那些已经形成相当的品牌的栏目如《东早书评》和《上海经济评论》,也在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形式获取青年读者的心。在与一位东早80后时政记者的交谈中,我感觉到了他们这种变革的激情和投入。以至于那些“老东早们”也在以自己的擅长和努力为“澎湃的理想”出力,如我的一位老同事带领了几位青年编辑花了两个月的努力翻译了一份美国纽约时报革新的技术报告。“我们心情还是很澎湃啊”那位澎湃新闻的青年女记者对我说。但我反问她一句:“如果你离开了东早或澎湃,你该怎么办?”   而不再依靠平台和体制资源内的媒体人,也各自在打开自己的出路,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二)   黄章晋,诨名“黄校长”,前香港《凤凰周刊》执行主编,2012年底,他在辞职后骑车前往故乡新疆散心的路上,突然想到了创立一个建立在微信和微博基础上的新媒体——“大象公会”,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大象公会的原创文字吸收了凤凰

文档评论(0)

dyzv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