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防治知识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病。全年均有病人发生,但常在夏秋季(6~10月)、稻田收割季节和洪涝灾害引起发病和流行。 我国已从67种动物分离出钩体,其中危害最大的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动物(黑线姬鼠、 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以及家畜(猪、犬和牛)。
传染源:主要为野鼠和猪。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的最重要传染源,而猪为洪水型钩体闰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钩体病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人因直接或间接与带菌动物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和中毒血症。
人群易感性:人对钩体病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较多(但由于目前大多数青年劳动者外出务工较多,故感染大多以在家留守的老年人为主),职业分布主要是参加农业劳动的人群、渔民与屠宰工人等。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28天,一般10天左右。早期通常表现为“重感冒样”症状。病人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和触痛,有的病例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极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部分患者早期得到及时有效抗菌素治疗后,即可痊愈,而另有部分病例发展到中期(约在起病后3~14日),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如鼻衄、咯血、肺弥漫性出血;皮肤粘膜黄疸或出血点;肾型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功能损害;脑膜脑炎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及脑脊液成分改变。为了临床诊治和抢救方便,一般将钩端螺旋体病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和肾型。
诊断原则
(一)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30天接触疫水或动物尿或血。(二) 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短期内体温可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 2.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 3.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4.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 5.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 6.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一般为1~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 以上三症状(即寒热、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是钩体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三) 实验室诊断??? 1.从血液(头7天)或脑脊液(第4~10天)或尿液(10天后)分离到钩端螺旋体。??? 2.从血液或尿液或脑脊液检测到钩端螺旋体核酸。??? 3.病人恢复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抗钩端螺旋体抗体效价4倍或4倍以上升高。(四) 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 具备(一)加(二)中的1和2、3任何一条。??? 2.临床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二)中的4或5或6任何一条。??? 3.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三)中的1或2或3任何一条。
治疗原则
钩体病的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本病治疗应重视以有效抗生素及时消灭机体内病原体,对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应强调休息,细心护理,注意营养,酌情补充热能及维生素B族和C。??? 钩体病的治疗须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抗菌疗法是钩端螺旋体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是早期治疗的核心。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次选,强力霉素、四环素等亦可酌情选用。(必须注意赫氏反应)
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钩体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控制本病的流行。对流行严重的地区要进行流行病学监测,降低发病率,同时贯彻“三早一就”的原则降低病死率,保护劳动力,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1.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各种类型的疫源地,如山垄田、烂泥田、冷水田、潮田、荒唐。主要通过开沟排水,减少积水,建立合理排灌系统,沼泽地填平成为旱田。减少鼠类栖息场所,结合农耕每年定期和突击性灭鼠保粮和灭鼠防病等措施,降低鼠密度,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 2.兴修水利防治洪涝灾害:在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流行区,加固防洪堤防止洪水泛滥,在水患严重的地区实施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是控制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3.健康教育:在钩体病流行的疫区大力开展钩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倡圈养猪、开展灭鼠等爱国卫生运动。对基层医疗单位和卫生防疫部门加强业务培训,并配备一定的实验室诊断设备和相关试剂。在流行季节前进行钩体病监测工作,对参加水稻收割的农民、抗洪抢险的人员以及危险职业的人员中普及钩体病有关常识,提高自我防病意识。??? 4.免疫接种:菌苗接种后大约需经1个月左右,体内才能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