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样的团队风一样的人——记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团队.docVIP

风一样的团队风一样的人——记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团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一样的团队,风一样的人——记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这群与风打交道的人,他们所做的一切,似乎都与风有关。 被誉为“雪域天路”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自2006年7月通车以来,成为横贯东西,连接祖国内地与“世界屋脊”的钢铁大动脉。 然而,青藏铁路沿线局域地貌非常复杂、风力风向突变、瞬变风力大,极端恶劣天气频繁发生,年均大风期150天左右,大风,成为青藏铁路安全运营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坐着火车进拉萨”的旅客们也许不曾想到,在如此恶劣的风环境下,如何确保列车的行车安全?是谁在默默地护佑着这条共和国的政治线、战略线、经济线、民族线七年来畅通无阻?正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田红旗领导的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与“风”共 舞 时光倒回去十年。 亚欧大陆桥重要通道——兰新线,横穿“百里风区”。那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区间:瞬时最大风速达两倍于12级风,堪称世界铁路之最,咆哮的飓风时常裹挟着一川黄沙砾石,席卷而来,行进中的列车不得不被迫停轮,有时,甚至整列列车被大风掀翻,酿成重大事故。 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铁道部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长期从事列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中南大学教授田红旗被点名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 田红旗教授,1981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车辆专业,1999年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气动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担任着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几十年来,从事列车气动性能和列车撞击动力学研究与实验。解决“兰新线百里风区行车安全”的重担,顺理成章地落在这位时年44岁的女教授肩上,而且,期限只有短短的13天。 领命回来,田红旗立即率领着她的团队日夜奋战,风一般地投入紧张的研究攻关。 当时正值全国“非典”肆虐,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田红旗深入现场,到处奔波,连续多天通宵达旦地忘命工作,导致她口腔溃疡,舌头肿得无法伸展,经常一次次地被机场工作人员拦住测体温,她不得不一次次向机场工作人员耐心解释。 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研究、讨论、实验、计算、总结……连续奋战,在第11天,一份《各种车型不同横风风速下的列车安全运行速度限值》的研究测试报告,由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团队提交铁道部,比规定的13天提前2天完成。 高 原“治”风 来不及喘口气,田红旗又带着她风一样的团队上了青藏,那里有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也正是轨道交通安全研究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面对青藏铁路罕见的恶劣风环境,田红旗和她的同事们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从研究风-车-路-局域地貌耦合空气动力特性入手,以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为目标,大胆提出在青藏铁路恶劣风环境下研建安全行车指挥系统的设想。 抱着崇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在人迹罕至的世界屋脊,进行着艰苦卓绝的研究与实验。 为了取得试验数据,他们经常在零下三十多度的高原之夜,顶着寒风和雪花冰粒、在野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掌握不同地貌空气动力特征,他们强忍着剧烈的高原反应,双脚踏遍了整个青藏高原的山山岭岭,大家心里只有两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完成任务,活着下来。 研究稳步推进,捷报一个个传出:位于风火山的无线智能测风站安装调试成功;覆盖960km风区的无人值守测风站数据采集传输正常;特殊风环境下避免列车倾覆的安全速度限值确定;理论-技术-工程-应用,恶劣风环境下行车安全保障集成系统形成……世界唯一的“高原铁路大风监测预警与行车指挥系统”在这个团队手中建成投入,通车七年来不间断运营中,青藏铁路大风环境下所有列车的停轮、限速或维持常速均由该系统指挥调度,实现了铁路运输应对恶劣风灾害能力的重大技术突破。 几年后,“大风预警系统”作为“青藏铁路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风 驰 电 掣 在中南大学铁道学院一座被叫作“梅岭”的山顶上,一座现代感极强的高速列车造型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白色瓷砖砌成的车体,流线型的火车头,一条鲜艳的红色底线镶嵌在蓝色的玻璃车窗底下,隐现在绿树丛林中,远远望去,仿佛象一列风驰电掣的列车,这就是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走进实验室,两条170多米长的铮亮铁轨展现在你的面前,两列高速列车模型相向对峙,这是中南大学轨道交通安全研究团队自主研建,最高速度达500km/h的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国内唯一的“高速列车气动性能动模型试验装置”,气动模型比例、最高试验速度均优于世界上另一套建在英国Derby的试验装置。 随着几声长鸣,两列模型车从轨道上相向呼啸而过,人们还没来得及反应,模型车在轨道两端又嘎然止住。0.23秒内,模型列车可以从0加速到500km/h;在0.32秒内,模型列车速度从500km/h停下来。 列车空气阻力、列车交会压力波、列车流线型气动外形参数、道旁人体退避距离等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gcm7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