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把握材料的性格与表达内容的统一性 《马克思手稿影真》 在《马克思手稿影真》一书的设计中,吕敬人通过纸张、木板、牛皮、金属以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演绎出一本全新的书籍形态。尤其在封面不同质感的木板和皮带上雕出细腻的文字和图像,更是心裁别出,趣味盎然。? c、纸张材料的多样化组合,对比统一 五、书籍内容整体结构的把握 要提高书籍形态的认可性(即读者易于发现的主体传达); 可视性(为读者一目了然的视觉要素); 可读性(便于读者阅读、检索的功能); 要注重信息传达的演化(全书的节奏层次,剧情化的展开延伸); 掌握信息的单纯化(传达给读者的正确感受—主旋律); 掌握信息的感观刺激传达(书的视、听、触、闻、味五感)。 (1)经典著作,理论类书籍,学术类书籍:一般多选用32开或大32开,此开本庄重、大方,适于案头翻阅。 (2)科技类图书及大专教材:因容量较大,文字、图表多,适合选用16开本。 (3)中、小学生教材及通俗读物:以32开本为宜,便于携带、存放。 (4)儿童读物:多采用小开本,如24开、64开,小巧玲珑。但目前也有不少儿童读物,特别是绘画本读物选用16开,甚至是大16开,图文并茂,倒也不失为一种适用的开本。 (5)大型画集、摄影画册:有6开、8开、12开、大16开等,小型画册宜用24开、40开等等。 (6)期刊:一般采用16开本和大16开本,大16开本是国际上通用的开本。 2、外观、封面、护封、书脊、勒口、封套、腰封、顶头布、书签、书签布、书顶、书口的一系列设计。 3、版式编排 (包括:字体、字号、字间距、行距、分栏、标题、正文、注释、书眉和页码设计 4、零页的设计(包括:扉页、环衬、版权页) 5、插图的绘制 书 籍 装 帧 设 计 第一讲 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演进 一、书写材料演进 “甲骨文” :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多记载一些占卜记录供人阅读,是书籍的雏形,但不是正规的书籍。 具有记载历史、传播知识、介绍经验的功能和目的,应用适合的材料经过编排,装订成册,才能称之为书籍。 “简牍”:“简策” (竹简)、“木简”、“牍”的统称。 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 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二、书籍的装帧形式演进 (一)卷轴装 :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镖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 (二)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 (三)旋风装 :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 (四)蝴蝶装: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 (五)包背装: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 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 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六)线装: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 (七)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这种方法称为“锁线钉”。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 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