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本该文明出游,何以反成“审丑”之旅?来源:新华网 作者:孙仲
游客不顾警示随意攀爬圆明园古墙遗址,宁波雅戈尔动物园里游人用纸屑向动物投食,泰山步道旁苹果核、橘子皮不时从山上滚落……对此,记者分别探访了全国多个景区,本该是审美的休闲游,却成了不得不直面国人公德缺陷的“审丑”之旅。(10月5日《新京报》)
不文明旅游的现象,年年发生,年年引起关注与讨论,却始终没有明显转变,更不要说彻底解决。责任都在游客身上吗?恐不尽然。或许,我们在对游客不文明行为提出批评的同时,也应在其它方面找找原因及对策。
比如,在秩序管理、文明引导等工作上,是不是应该再多点细心与耐心?事实上,不文明现象与游客的个人素质不高有关,也与景点监管缺失或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游客的文明意识和习惯要慢慢养成,其中,管理员、导游等人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如果他们能发挥好提醒和监督作用,及时告知游客哪里能丢垃圾、哪里不能丢,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将能大大提高游客的文明意识,至少能有效减少游客乱扔垃圾、攀爬景点设施、乱涂乱画等现象发生。
多年前我曾到浙江千岛湖旅游,在一条游船上,当地导游对我们说:大家看到那边的小船了吗?那是景区管理人员在捡捞湖面上的垃圾,看他们多辛苦啊!我们放眼一看,果真看到不远处有两个工作人员划着小船在捡捞垃圾。接着导游又说:其实我们每条游船上都有一只很大的垃圾桶,大家只要随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他们的劳动量就会大大减轻。听导游这么一说,好多游客都主动将塑料袋、矿泉水瓶等扔到了船头的垃圾桶里。
可见,作为景区,针对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批评、发牢骚的层面,还应该反思自身做得怎么样,以及应该怎么去做。甚至包括,通过降低门票价格、提高服务水准等工作,来博得游客的欢心,赢得游客的支持,从而自觉配合管理,文明旅游。要知道,在景区与游客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很重要,否则,很可能导致游客产生逆反心理,加剧不文明旅游行为。
再比如,能否通过严管重罚等方式,来让游客强制入轨,文明出行?当然,严管重罚的对象不仅仅是游客,还包括导游、景点管理人员等。
我曾到澳大利亚旅游,深刻感受到当地导游时时刻刻都在做着环保宣传和监督工作。在旅游车上,导游对我们说:大家发现车子地板很干净了吧,我们这里是有严格规定的,请大家不要在车上吃容易抛洒的食物和喝有黏性的饮料,以防掉落下去弄脏地板。而对于吸烟问题,导游则说:请大家不要随便吸烟,我们这里好多地方禁止吸烟,有谁吸烟被抓到,我也要跟着受罚。语言不通,怎么判断哪里可以吸烟呢?导游说:大家向我学习就行了,只要我吸了,大家放心跟着我吸,出了问题我负责。果然,导游连续走了好几个景点都没吸烟,后来到了一个露天广场,他掏出香烟点燃,随团烟民纷纷跟着吸起来。后来得知,导游其实并不吸烟,他只是以这种方式来引导游客不要在禁烟场所吸烟,真可谓用心良苦。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并学习吗?旅游文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如果我们也能采取相应的举措,对游客、导游、景点管理员等进行责任规范,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游客的文明意识,那么,离文明旅游也许就更近一步了。
简述本文思路(用文字或图表皆可)
2:“广场舞”扰民折射文化真空 作者: 李振忠
11月13日《新快报》报道: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成为“全国现象”。12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视察流花湖公园、越秀公园,为《广州市公园条例》(下称《条例》)的立法进行前期调研,《条例》拟规定公园内临近学校、医院、居民楼、机关办公大楼等区域禁止开展喧闹的健身、娱乐活动,预计明年年底前可正式出台。
广场舞不仅成为全国现象,并且已经成为国际问题,据美国《侨报》8月7日报道,一支华人舞蹈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排舞,由于音乐扰民,遭到附近居民的投诉,舞蹈队领队甚至被警方铐走。而“全国现象”中的广场舞行为,是不是同样存在诟病与尴尬呢?家住昌平区的史某因觉得院子里跳广场舞的噪音过大,而同邻居发生争执,其间他竟拿出家中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并将自己饲养的三只藏獒放出来冲进人群。(《北京晨报》10月11日)。
一个既成为“全国现象”,又成为“国际问题”的广场舞行为,到底折射了什么?
其一,泛泛来说折射的是中国文化中的“爱热闹”情结。无论是春节的烟花爆竹,还是平时婚丧嫁娶的锣鼓舞狮,其实都显示着国人文化中的“爱热闹”情结。这种“爱热闹”情结本无可厚非,当然也无需约束管理,然而,真正放任这种行为的无节制膨胀,则同样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小孩子中有一种“人来疯”现象,即一旦有生人熟人来访,小孩子不仅不会安静以待,反而会疯出许多花样来以引起他人注意,对此,家长一定要加以约束。同理,“广场舞”如果无节制无约束信马由缰,则同样会引起社会秩序的管理麻烦。一个带有强烈文化内涵的广场歌舞行为,有何理由给他人给社会造成额外的管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