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朝由兴盛而速亡值得深思
隋朝由兴盛而速亡值得深思.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隋朝由兴盛而速亡值得深思
汉朝之后,中国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西晋短时间的统一外,在大多数时间,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但是,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在经济交往、民族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进入了大融合的过程中,国家的统一已经成为当时主要的发展趋势。
杨坚适应了这种趋势,建立了统一的王朝——隋朝。
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禅让,杨坚众望所归地登上皇位。这可能是历史上最为轻松最为顺利的帝王易位,不仅没有流血,而且也没有激烈的意见冲突。隋文帝杨坚是颇有才智的皇帝,他既有仁慈之心,又有政治智慧,不仅完成了统一的大业,还把初立的隋朝建成了较为稳定富裕的国家。在隋文帝的治理下,隋王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户口锐增,垦田速加,积蓄充盈,文化繁荣,兵甲强盛。后人把隋文帝建国之后的大治誉为“开皇之治”。
589年,隋灭了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王国归降隋朝,突厥可汗也尊杨坚为“圣人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进行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创造了不少的成功经验。
第一,在政治上进行重大的改革。
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即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辖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这样的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在唐代被继承和完善,中书省以中书令二人为长官,门下省以侍中两人为长官,尚书省以尚书令一人为正职长官,以左、右仆射各一人为副职长官。尚书省下辖六部,每部又下辖四司,尚书省共领24司。这一体制奠定了唐以后中国古代社会中枢行政机构的基本格局。同时,隋文帝还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规定地方官吏一概由中央任免,这一体制大大的巩固了中央集权,比较有效地避免了汉、晋时封王体制易引起诸侯王叛乱的弊病。汉初刘邦封刘姓诸侯王,至景帝时刘姓诸侯反,晋武帝司马炎之后,东晋出现了“八王之乱”,这都是因为诸侯权力太大。隋文帝把州县的人事任命权收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
第二,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是继续推行和改善均田制。隋朝沿袭了北齐的均田制,并进行了改善。一般农民所受土地,分露田和永业田两种。露田年满六十岁时归还政府,永业田则不归还。丁男(十八岁)受露田八十亩,妇人四十亩,奴婢依丁男受田,一头牛可受田六十亩,限止四牛。永业田分桑田和麻田两种,每丁受二十亩。此外还有园宅地,农民每三口分给一亩,奴婢五口分给一亩。这种体制虽然也是在保证封建官僚地主占有多数土地的前提下实行的,但毕竟使农民比以前更多更稳定地得到了土地,积极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隋初富国的最基本的经济措施。
二是整顿赋役与户籍。在推行均田制的基础上,隋沿袭了北朝以来的租调力役制度,十八成丁,开始纳租调服徭役。一夫一妻(丁男一床)岁纳租粟三石,调绢一匹(先四丈后改为二丈),绵三两或布一端(六丈),麻三斤;单丁和奴婢减半。成丁的男子每年服徭役一个月,至583年,改为二十一岁起服役二十天。590年,规定五十岁以上可以输庸停防(用布帛代替力役)。这样的赋役与前代相比,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此外,隋朝建立后,及时地整顿人户和查实户口,在首都及直辖县(当时称“畿内”)以五家为保,设保长;五保为闾,设闾长;四闾为族,设族正。其他辖区(畿外),保以上为里,设里正;里以上为党,设党长,这是比以前优越的人户管理方式。以此相应,对户口实行严查。开皇五年(585年),在全国“大索貌阅”,即按照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核对体貌,防止谎报年龄。大业五年(609年),又进行了核查。此后,每年正月五日,由县令派人至乡村,以三百家到五百家组为一团,依据每家资产情况,以定样确定户等及纳税标准,写成簿籍,称为“输籍定样”(或叫“输籍法”)。推行这一方法,既有效地防止逃税,又能更好地防止地方官舞弊。由于采用了对农民有利的田地政策和税收措施,农业得到了发展,人口猛增,耕地扩大,粮食丰收。据官书统计,隋初仅有三百五十九万多户,隋平陈时得五十万户,到606年(大业二年)全国已有八百九十万七千多户。
三是开渠建仓。隋文帝命宇文恺等率众开漕渠,开通了长达三百余里的“广通渠”。此后隋朝又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疏通了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开通了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后来,形成了从北方的涿郡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