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饮茶咏瓷:唐代诗人笔下的瓷茶具.docVIP

从饮茶咏瓷:唐代诗人笔下的瓷茶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饮茶咏瓷:唐代诗人笔下的瓷茶具

从饮茶到咏瓷:唐代诗人笔下的瓷茶具 安徽大学历史系 方成军   绚丽多姿的唐诗中,咏瓷诗的发展一脉相承,大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皆有 咏瓷诗篇或诗句传世。从咏瓷诗几乎都是咏吟茶具来看,唐代咏瓷诗的兴盛与唐代盛行饮茶以及对瓷茶具的 需求有关。本文在唐代社会饮茶习俗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唐代诗人笔下的咏瓷诗来考察唐代的瓷茶具。   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首先,唐代咏瓷茶具之诗的兴盛与唐代社会饮茶之风盛行有关。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代王褒《僮 约》已有武阻卖荼、烹荼尽具之句,表明汉代已有饮茶之事。两晋以后,茶风渐盛,张载、左思等在诗中均 有所咏及。左思《娇女》诗云: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心为茶口剧,吹歔对鼎沥……。茶与舜之不同, 据《尔雅》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舜。唐代饮茶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对此 记载道: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于中地,流于塞外。唐代饮茶之风兴盛与佛 教的大力提倡和影响有着直接的关联。佛教教规要求僧人不饮酒、非时食(过年不食)和戒荤食素。修行时 要专注一境,静坐须跏趺而坐、头正背直,这样容易产生疲倦、打瞌睡。而作为饮料的茶叶具有提神益思、生津 止渴、消除疲劳等功效,成为佛教僧徒们最理想的饮料。正如唐代诗憎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赞誉剡 溪茶的那样: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另外,唐代盛行禅宗,禅寺也非常讲究饮茶,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 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中唐 开始,茶已成为城乡贵贱无异米盐、难舍须臾的寻常饮料,山林禅寺大兴茶会、茶宴,借此品茶便 清谈赋诗,文人也好与僧人品茗,满添茶鼎候吟僧(杜苟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这样茶与诗的关系更加 紧密,茶具有的清、新特质对诗体、诗材、构思、诗味、意境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均 留下了咏茶诗,中唐陆羽著成《茶经》一书,影响深远。随着饮茶之风盛行,饮茶器具便应运而生,尤其是品茶 用的瓷茶具。   其次,瓷器在唐代生活中的重要性较前大为增加,尤其作为民间饮茶主要的瓷茶具更是如此,因而成为乐 于饮茶的诗人争相咏吟的对象。中国早在商代中期已产生了原始瓷器,东汉中晚期趋于成熟。魏晋南北朝时 期瓷器逐步取代了金属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品种亦大为增加。唐代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 局,即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并存的局面。瓷器的使用范围更为宽广,举凡餐 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装饰器无所不备,邢窑白瓷和越窑青瓷成为向唐廷进贡 的地方特产,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可见,在唐代瓷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 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时尚和审美观念,而作为当时社会风尚之一的饮茶及茶具自然也不例外。与皇室 贵族饮茶用金银、琉璃以及越窑贡瓷--秘色瓷茶具不同,民间多以陶瓷茶具为主,瓷茶具成为最普通的品茶 用品,自然也是诗人们品茶用具,因而在诗中加以咏吟。   咏瓷之作并不始于唐代,晋代潘岳《笙赋》已有诗句曰:…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缥瓷即呈青白 色的器。据考证,缥瓷可能是当时瓯窑(窑址在今浙江温州)生产的胎白中略带灰色,釉色淡青的瓷器。清 蓝浦《景德镇陶录》曰:瓯,越也,昔属闽地,今为浙江温州府。自晋已陶,其瓷青,当时著尚。   然而咏瓷诗兴盛是在唐代。咏瓷诗在唐代的发展情况是:出现于盛唐,而以中晚唐最为兴盛,表现出随着 饮茶之风的兴盛咏瓷诗因而得到很大发展的特点,所咏瓷器几乎均为茶具。   盛唐的杜甫、颜真卿均有咏瓷之作。杜甫《进艇》诗有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田无谢玉为缸之句,另一首诗 《又于韦处乞大邑磁碗》通篇咏颂大邑磁碗:大邑烧磁轻且坚,扣如哀(一作寒)玉锦城传。君家白琬胜霜 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磁即瓷,全篇称赞四川大邑白瓷胎质薄(轻且坚),釉质细致洁白(胜霜 雪),且胎体烧结很好(扣如哀玉)因而风靡蜀中(锦城传)。唐代文献有乐师以瓷器为打击乐器的记载, 如公元九世纪中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乐师郭道原用越瓯、邢瓯十二,施加减水,以筋击之,其音妙于方响, 因此杜甫诗中用扣如哀王来形容大邑白瓷胎质坚硬便不难理解了。唐诗整篇咏瓷实始于杜甫,而{进艇》 诗明显反映出咏瓷与饮茶从唐咏瓷诗一出现关系就很密切。颜真卿咏瓷诗句是: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按,素瓷当为白瓷。   居于盛唐与中唐之间的顾况在其《茶赋》中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之句,越泥似玉之瓯指越 窑温润、似冰类玉的青瓷瓯。从中

文档评论(0)

ybcm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