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弗吉尼亚·伍尔夫:如何阅读
别对你的作家颐指气使;努力成为他。做他的同事和幕僚。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如何成为一名好读者》的专题论文中写道:“思想、大脑、刺痛的脊柱顶端才是或者说应该是用作一本书上的唯一工具。”Francine Prose指导读者像作家一样阅读时建议道:“读者的部分工作就是要弄明白一些作家为何能长久不衰。”亨利.米勒回顾自己的一生阅读生涯时总结:“邂逅某些书本,如同偶遇生命中的别样景象、或者另外的想法。所有的邂逅都相互关联而不孤立。”可是,人到底应该怎样读书?怎样把书读好?这正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5年题为《应该怎样读书?》的文章中解惑的问题。《第二个普通读者》收藏了包括这篇文章在内的共26篇精炼文章,让我们领略了伍尔夫对批评论的批判,得到文学吉光片羽的享受。
伍尔夫在文章开篇就反驳了阅读的主观性。半个世纪后约翰.斯坦贝克就写作提出六点永不过时的建议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伍尔夫是这样写道:
关于阅读,一个人能给别人唯一的建议就是,不要听取任何建议,跟着自己的感觉,运用自己的推理能力,来得出自己的见解。如果在这一点上你我打成共识,那么我才能无拘无束地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因为这样你才不会让我的想法和建议束缚住你的独立性。独立性是读者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毕竟,关于书籍能制定什么条条框框呢?滑铁卢战役无疑发生在具体的某一天,可是,作为戏剧,《哈姆雷特》就是要比《李尔王》好吗?没有人能这么说。每个人只能为自己找出答案。把重裘长袍的权威引入到我们的图书馆里,让他们告诉我们怎样阅读,阅读什么,为我们阅读的内容打上什么样的观点,这样就毁掉了自由的灵魂。自由是图书馆圣地里的气息。我们在别的其他地方都会受到法律和习俗的约束。唯独这里没有。
她提醒着不要将以往的看法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带入阅读中来:
很少人看书时会想这个问题:看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绝大多数常见情形是,我们带着混沌而又零碎的想法接触书本,遇到小说就会说故事应该是真的,遇到诗歌会说情感应该是假的,遇到自传会说传记中应该有夸张成分,遇到历史会说记录应该加强我们的偏见。如果我们读书时能抛弃掉这些先入为主的观点,就会起了一个令人钦佩的开端。别对你的作家颐指气使;努力成为他。做他的同事和幕僚。如果你一开始就踟蹰、保守、持批判的看法,那么你就阻扰了自己从阅读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受益。而如果你尽可能地敞开心怀,那么第一个句子的转折和修辞方式的变化,这些不易察觉的细腻手法提醒着你、暗示着你,并把你带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面前。沉浸其中,熟识这个人,不久你就会发现你的作家在给你,或者说试着给你一些清晰得多的东西。
伍尔夫提醒我们阅读写作的技巧相互渗透:
也许理解小说家写作的基本纲要,最快的方法不是通过阅读,而是通过写作,亲身体验遣词造句的风险和艰难。
她认为:运用想象力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技能。
阅读小说一项艰难而又复杂的艺术。如果你打算充分体会小说家——伟大的艺术家带给你的体验,你不仅要具备足够细腻的洞察力,还要运用上足够大胆的想象。
作为一名无可救药的古老日记和信件的爱好者,我特别为伍尔夫对这种文学上的窥伺魅力的见解所吸引——尤其想到伍尔夫自己出了名地记了大量日记。
我们必须要问自己,一本书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作者经历的影响——要让一个人来诠释作者到多大的程度才算安全?我们要在多大程度上抵制或回避这个人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同情或厌恶?文笔如此细腻,角色才会如此深入人心。这些问题压在我们的心头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阅读作者生平和日记。我们必须自己找出答案。因为像在这样仁者见仁的问题上,再也没有比受到别人喜好的引导更糟糕的了。
与此同时,我们读类似的书还抱有另外一个目的,不是为了更多地了解文学,不是为了熟识一些名人,而是为了唤醒、运用我们的创造性力量。
伍尔夫继而谈到诗的意象的联缀跳跃。 关于“诗是什么”、“好诗具备哪些要素”,他人写过不少著名的沉思录,伍尔夫也补充了自己的见解。
诗歌的感染力深刻而又直接。在读诗的时候,除了诗歌本身唤起的情感,我们再也感受不到其他。这时,我们感受到了多么深邃的情感深度——我们是怎样猝不及防而又完完全全地沉浸其中。什么也抓不住,也没有任何事物令我们在傲游中驻足……诗人总是与我们同行在同一时代。我们此时的存在状态成为话题的中心,受到限制,如同处在一场剧烈的个人情感波动中。接着,情感如同涟漪一般在我们的脑海里向更广泛的地方扩散开来;触及到久远的感受;于是这些感受产生回想,形成判断;然后我们意识到这些回想和反思。诗歌的表达张力覆盖了情感的广阔天地。
但是,伍尔夫提醒我们,尽管体验本身具有迷一般的魅力,可阅读的真正受益来自于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短暂的印象与更深层次的想法一样同一、直白:
第一个过程以最大的理解程度接受印象,只不过是阅读过程进行到一半;这一过程必须要靠另一半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