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转换视域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究.doc

话语转换视域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话语转换视域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究

话语转换视域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究   摘 要:话语转换是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过程中,实现话语转换,即把学术话语转换为大众易于接受的、富有亲和力的话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大学生中实现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着主导作用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4-0034-03 话语转换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或符号置换的变化,而且具有强烈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实现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更加易于接受者理解,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场地,必然成为备受瞩目的传播方式。无论是书本传播还是口头传播都有其话语体系的作用。传播的话语直接关系着受众的兴趣、理解和接受。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话语转换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较为系统化,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且深奥,而受所学专业或自身综合素质的限制,许多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这样就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不愿关注这一类理论信息,迫于学校规定不得不应付考试,获得学分而已;一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只处于肤浅的、感性的层次上,自然谈不上灵活的运用等等。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表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也走进大学校园,使当代高校大学生信仰多元化,与此同时,一些大学生把神圣的信仰埋没在功名利禄中,人生信念的取向也被取代 这些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以此时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寻找适合大学生的传播方法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使学生从不愿学到愿意学,从愿意学到深入研究,从深入研究到灵活运用 二、话语转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当代社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出新的素材和内容的同时,也要求运用切合受众理解力和接受力,同时具有话语“亲和力”的传播体系,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领域中话语的主导权。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催眠;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为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 (一)接受者兴趣取向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是意识形态的传播,其内容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色彩,而信息的发起者和传播者大多是政治性的机构,且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往往对获得不同类型的经济、文化、娱乐等非政治性信息感兴趣,但对意识形态传播的政治信息没有太大的兴趣。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性话语引起社会大众的兴趣不大。例如高校大学生,高中到大学,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无异于是从“地狱”到达“天堂”,再加之,外界的各种诱惑使他们感觉失去方向,而对新鲜事物的追逐又使他们更加世俗,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不到定位。为了让这些政治性话语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需要转换话语方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只有满足话语对象的兴趣取向,贴近大众生活,为大众喜闻乐见,才能内化为大众的精神支柱。利用话语转换机制,迎合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中实现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接受者接受能力的要求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中,传播者面对的接受群体是有一定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的学生,且这些学生的身份背景、生活习惯、理论知识、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各有差异,而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判断能力不同,对相同信息的分析判断则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网络上有一项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独特”的视角,一些学生认为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过于注重宣传,而缺少了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甚至一些学生对其存在排斥心理。一般而言,学生较易接受符合自身理论知识基础和符合自身文化背景的信息,也容易接受与自身思想相似和与自身背景相同的信息传递者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前,应充分考虑作为受教育者的大学生在文化水平中的差异性,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最终实现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接受者个性需求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从信息接受者的角度看,信息接受者所能接受的是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