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牛流行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牛流行热资料

作者: 田露 宗玉梅 吴华宇 (英雄联盟版)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急迫,后躯僵硬,跛行,一般取良性经过,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某奶牛场曾发生过一次疑似流行热,发病率为16.3%,由于及时采取措施,无一头死亡。相隔 5年后,流行热再度在该场奶牛中暴发。 报告如下: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2.5℃,呼吸急促,张口伸舌,口流白沫并发出吭声,精神沉郁,局部肌肉震颤,可视粘膜苍白,食欲反刍停止,瘤胃蠕动停止,心跳加速,经10小时左右死亡,死后口腔流出血样分泌物。 3、慢性型病程较长,体温初期40.7℃,以后3天在41—43.5℃之间,发病4天后体温降至正常,病牛倒地不起,全身肌肉紧张,头向后仰,发病6天后死亡。病牛结膜充血,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口流白沫,鼻流清涕,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废绝,有渴欲。死亡后口腔流出血样分泌物。 2、急性型病牛体温升达40-41.7℃,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停止,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鼻腔粘膜潮红,流浆液性鼻涕,少数牛流泪,泌乳下降,个别孕牛流产。有两头牛拉稀,一头牛便秘。 病原 牛流行热病毒,又名牛暂时热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的成员,像子弹形或圆锥形。成熟的病毒粒子长130-220nm、宽60-70nm,含单股RNA,有囊膜,除典型的子弹形病毒粒子。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少。以3~5岁牛多发,1 ~ 2岁牛及6 ~ 8岁牛次之,犊牛及9岁以上牛少发。6月龄以下的犊牛不显有临床症状。肥胖的牛病情较严重。   母牛尤以怀孕牛发病率略高于公牛。产奶量高的母牛发病率高。   野生动物中,南非大羚羊、猬羚可感染本病,并产生中和抗体,但无临床症状。绵羊可人工感染并产生病毒血症,继则产生中和抗体。 流行病学    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吸血昆虫叮咬病牛后再叮咬易感的健康牛而传播,故疫情的存在与吸血昆虫的出没相一致。实验证明,病毒能在蚊子和库蠓体内繁殖,因此,这些吸血昆虫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约6~8a或3~5a流行一次,一次大流行之后,常隔一次较小的流行。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本病的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有时疫区与非疫区交错相嵌,呈跳跃式流行 患病牛突然发病,病程约一周。 1.初期体温高,可达40℃-42℃,稽留热; 2.食欲减退或废绝,甚至反刍停止,精神差,瘤胃不蠕动或蠕动弱,有轻度瘤胃臌气。 3.粪便干稀不均,有的带血,犊牛有血痢。 临床表现 4.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甚者羞明。(初期鼻腔见浆液性分泌物,后期呈粘性) 5.咳嗽,呼吸紧迫,个别行走困难,多呈腹式呼吸,每分钟28-85次。(听诊肺泡音粗厉;患牛喜卧不站,个别步态不稳,表现肌肉及关节疼痛、起卧困难、流涎、鼻镜干、有眼屎、尿黄等症状。) 剖检变化 急性死亡的自然病例,可见有明显的肺间质气肿,还有一些牛可有肺充血与肺水肿。   肺气肿的肺高度膨隆,间质增宽,内有气泡,压迫肺呈捻发音。   肺水肿病例胸腔积有多量暗紫红色液,两侧肺肿胀,间质增宽,内有胶冻样浸润,肺切面流出大量暗紫红色液体,气管内积有多量的泡沫状黏液。   淋巴结充血、肿胀和出血。   实质器官浑浊肿胀。真胃、小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1、本病具有规律性,3-5年流行一次。 病因分析 2、9月份多雨,蚊虫等易繁殖,为此病流行提供了传播媒介。 3、养殖户的防疫不及时,消毒不彻底,污染物随意处理,牛场饲养环境较差,导致疾病传播。 1、预防接种 由于本病有较强的规律性、季节性,今后在该病流行前,每年5月份进行牛流行热疫苗注射,用哈尔滨市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牛流行热活疫苗,每头肌注4ml,间隔20天加强注射一次,可获较好的免疫力。 防治措施 2、对症治疗 治宜解表散热,止咳平喘。 方药:香薷、薄荷(另包后放)、荆芥、防风,桔梗、陈皮、前胡、枇杷叶、杏仁、黄芩、乳香、没药、秦艽、牛膝、藿香、大黄、健曲、甘草。若患畜有孕,方中减乳香、没药、牛膝、加杜仲、白术、当归;大便有血者加金银花炭、侧柏叶;病重者加党参、白术,提升中气,增强机体抗病力,并皮下注射氨茶碱2克平喘。同时肌肉注射安乃近、安痛定、复方氨基比林、地塞米松。0.9%生理盐水500ml、10%金克林注射液200ml静注;重症病牛在解热镇痛时还应强心补液,加10%安钠咖20-50ml肌注、10%葡萄糖盐水2000ml、维生素C10-20ml、青霉素钠640万单位,对呼吸困难的患牛在500ml输液中加入3%过氧化氢

文档评论(0)

105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