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算机科方法论
文坤梅 博士 讲师
E-Mail:kunmei.wen@
智能与分布计算实验室
Intelligence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Lab
;关于本课程;课程的目的;董荣胜、古天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9
黄德修主编( 徐重阳 、卢正鼎、朱光喜、孙德宝、张天序等参编):信息科学导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5
赵致琢: 计算科学导论(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2004
(J.G.)(Brookshear)布鲁克希尔(美国) 计算机科学概论. 译本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9版) , 2007;课程评分方法;课程内容;什么是计算学科?P22; 计算学科的研究包括从算法与可计算性的研究到根据可计算硬件和软件的实际实现问题的研究。
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两者互为作用,高度融合。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是:
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执行;计算机的历史作用:;第1章 计算学科发展沿革及二维定义矩阵 ;第1章 计算学科发展沿革及二维定义矩阵 ; 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第一台
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1945~1952年,冯·诺依曼(Von.Neuman),第一台
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EDVAC(Electronic
Discret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为现代计算
机奠定了基础
1951年,威尔斯(M.V.Wilkes),批量生产EDSAC
(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omputer),面
包公司投资 ;
康托尔(G.Cantor, 1845-1918)集合论 P98
罗素(B.Russell)悖论:s = {x?x ?s} P19
布尔(G.Boole)代数 P103
希尔伯特(D.Hilbert)纲领 P20
图灵(A.M.Turing,1912-1954)机(20世纪30年代后期) P21 P62
可计算性 = 图灵可计算性
任一过程是能行的(能够具体表现在一个计算中),当且仅当它能够被一台图灵机实现;计算学科中的诺贝尔奖
——图灵奖(1966);3、第一代——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4、新型计算机系统: ;;计算思维;CDI简介;计算机模式的演进;Grid Computing (网格计算)
Peer to peer (对等计算)
Wearable Computing (可穿戴计算)
Pervasive Computing (普适计算)
→Client / Virtual Server Environment
(虚拟服务计算)
Client→p4c ( personal, computer, Communication, Customer, Control )
Social Computing (社会计算)
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对等计算;谁在“忽悠”谁?;网格计算:依托专网或互联网,将处于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多个计算机资源组织起来,统一调度,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 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如一个要求大量计算处理周期和大量数据的科学计算问题。;云计算:互联网上某些节点强大的信息资源,包括存储资源、计算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管理资源,通过云计算以互联网上的服务方式,变成广大用户动态、可伸缩的虚拟资源,为用户所用。强调需求驱动、用户主导、按需服务,即用即付,用完即散,不对用户集中控制,用户不关心服务者在什么地方。;云计算的应用; 资源共享
虚拟计算;网格计算;二、计算作为一门学科及二维定义矩阵; 三个过程主领域; 计算机科学知识体(Computer Science Body of Knowledge(P188-P199)
从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认识(理论),再 由理性认识(理论)回到实践(设计)。
框架是稳定的,???值(内容)则与时俱进。
每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