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持续发展原则与环境法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环境规划管理法规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年)、
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1900年)等,他们
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消费的物质限
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代内公平;(二)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三)共同性原则(Common);第二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我国环境保护法有那些基本原则?;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上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环境
“先污染, 后治理”。
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就是走了这条道路,我国也曾经历过一段“先污染后治理”和严重浪费资源的道路。;主张应强调环境保护,抑制经济发展。
认为环境污染和破坏既然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那么,要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就只有停止发展。
停止发展论其著名代表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有如下基本观点:;罗马俱乐部的基本观点;罗马俱乐部的基本观点;怎样评价上述两种观点呢?;两种观点显然都不妥当。
“先污染后治理”论,实际是只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
而《增长的极限》虽忽视了人类社会的能动性。
但它指出了五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提出增长超过极限将导致全球危机的警告是具有科学意义的
虽然两者完全相反,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错误:
都把发展与环境看成是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定义:;与可持续发展比较;2、意义;3、贯彻;⑴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⑵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⑷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⑸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实例评述;;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1、概念:;为什么要实行预防为主原则?;2、意义;3、贯彻;3、贯彻;⑷实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⑸加强环境监测
通过环境监测,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预防为主原则的新突破;意义:
立法方向的重要转变
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清洁生产,才能彻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清洁生产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预防为主。
第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
第三、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形成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机制 ;实例评述;;四、环境责任原则: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利用者补偿、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开发者养护”,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不仅有依法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还有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而保护好环境资源,就可以使开发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为更好地持续利用创造条件。
《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污染、土地沙化,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污染者付费”,是指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而不应转嫁给国家和社会。
最先是由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在1972年初西方24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显然该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因而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被确定为一项国家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
我国1979年在《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利用者补偿”,是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认为环境资源不是劳动创造的,没有劳动价值;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人们认识到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表现在自然再生产能力上,人类为维护、恢复、增殖自然资源及开发替代资源应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以,国家作为环境资源的所有者,实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是理所当然的;“破???者恢复”,是指因开发环境资源而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负有恢复整治的责任。
;2、意义;;案例;;评述;五、环境民主原则;第五节 环境民主原则;;;;实例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榆属树种传改良研究现状及思考.pdf
- 交割流程的强平规则.pdf
- 三年级上发现与探索教案.doc
- 国际建筑场与工程管理-第七章.ppt
- 霍兰德自探索量表.doc
- 论法学方论_以三大法学派方法论为例.pdf
- 钢结构屋漏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浅析.pdf
- 读《探索界奥秘》有感.doc
- IT项目理方法论研究.pdf
- 近代中国路早期探索的启示.doc
- 2025至2030中国塑料罐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塑料胶水管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商场展位租赁及营销合作合同.doc
- 有关中秋作文600字(11篇).docx
- 年产30000吨溴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doc
- 精品解析: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英语真题(原卷版).pdf
- 疾控工作报告题目及答案.docx
- 年产20000吨纱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doc
- 2025至2030中国塑料生产加工设备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塑料电子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