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挑战机遇.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的挑战机遇

环境的挑战与机遇 费秋慧 摘要: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承受的灾难。本文先描写人类给环境所带来的挑战,然后主要详写挑战之中所蕴含的机遇,带给媒体的机遇,带给全人类进步的机遇。 关键字:环境的挑战 机遇 传媒 责任 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的挑战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繁荣发展,由此也给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为了追求社会的发展,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借此换取自己可以享受的物质条件。 目前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 (一)、森林锐减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但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增加等因素,森林资源锐减。森林曾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达76公顷,而到1992年,减少到3500万平方千米,到2005年,已减少到160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20%。 (二)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它包括5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和噪声污染。工业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现如今,这两大环境杀手正无时无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当大地失去了森林的保护,大量的水土开始流失,土地开始沙漠化,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频发,动物失去了家园,物种多样性减少。大肆开办工厂,GDP上去了,环境下去了,大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动植物大量死亡,人类发病率极具升高,全球气候持续升温,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来。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现在这句话正得到应验。人性都是贪婪的,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可以不惜一起代价。可当遭受破坏的环境反过来,开始破坏人类的利益时,人类才意识到要保护环境,可这种保护正像如上所说,是被动的,是消极的。只有当人类真正明白责任二字时,环境破坏才会停止。 现在这个临近崩溃的环境正给予了人类懂得责任的机遇。 二、环境破坏带来的机遇 (一)、传媒的机遇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造成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人理性的缺失,而促成国人这种情况的正是传媒。其表现为: (1)、媒体的庸俗化 新闻世俗化是指媒体传播内容以迎合大众趣味为主,而一般人的思想都是庸俗的,都是非理性的。因此,媒体为了追求观众的眼球,报道中满是性、暴力、金钱等,导致整个社会都充斥着乌烟瘴气的物质追求,在国人的眼里,金钱就是一切。当满脑子都是金钱的人,看到有利可图的树木时,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以树木换取金钱。当只图便利的人,看到一次性筷子时,会毫不犹豫的使用。由此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难以想象的。 (2)、媒体引导力的缺失 在我国,新闻传媒担负着促进和谐社会和引导人民的重要职能,可现实情况是,当环境破坏发生时,媒体会过分的纠缠于相关企业的失职上,导致环境危机的扩大化,而不是将重心放在如何解决环境问题,进一步来,促进人民的环保意识。媒体的主要作用应该对环境问题中暴露出来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进而启发民智,使之能够自治。因为环境问题的影响往往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需动员全社会的人民一起来克服,而传媒就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引领者。 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呢?在《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中提到“自由与责任相伴而生”。而我国的媒体,拥有巨大的权利,也就是自由,但是却缺失责任感。可当因环境破坏导致的灾害日趋频发时,越来越多的媒体人意识到了自己的义务,开始明白自己需要承担责任。现在的中国正处于“自由”向“责任”的转型期。 就拿2005年的“哈尔滨水危机”来说,事件是由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进而导致民众的恐慌。在事件发生的时候,媒体承担起了度过危机的责任,新闻媒体基本没有纠缠于对吉林石化集团和相关部门失职的谴责上,而是把报道的焦点集中在引导市民如何度过此次危机的办法和措施上,这种立足于解决危机而非过度盲目报道危机事件本身的报道策略,积极引导舆论,有效转移了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从而缓解了民众的恐慌心理,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危机的解决。在事件的危机过后,媒体开始借由这次事件开展环境保护的特别专题,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深入探讨环境问题,启发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像“哈尔冰水危机”这样的事件似乎在近年来越来越频发,实际上不是现在比过去发生的多了,而是媒体报导的多了,媒体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换句话说,媒体的责任感在加强。 为什么我如此强调传媒的责任感呢?因为由于媒介的覆盖面十分的广泛,电脑,电视,手机,广播,报刊,杂志······传媒的影响力实在过于巨大,甚至有时已经超越了影响的界线,达到了改造人的地步。说极端一点,假如没有媒体的传播,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不知道当今世界的环境已经恶化到了如此的地步。就拿温室效应来说,因为传

文档评论(0)

md85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