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盗窃到侵占:许霆案的法理与规范分析论文.docVIP

从盗窃到侵占:许霆案的法理与规范分析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盗窃到侵占:许霆案的法理与规范分析论文.doc

  从盗窃到侵占:许霆案的法理与规范分析论文 2007-12-24/102463622_6.html。 ④“许霆案背后的司法悖论”,新浪网:2007-12-25/102475668.html。 ⑤笔者要感谢梁根林教授所提出的宝贵意见,这一部分深受其“以量刑反制定罪”观点的启发。 ⑥何海宁:“许霆ATM机案等待重审判决”,《南方周末》2008年1月17日,A4版。 ⑦“许霆案类似司法考试真题题目答案为盗窃罪”,新浪网:2007-12-25/102479052.html。 (20)(日)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页88-89。 (21)(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各论》(第三版),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页124。 (22)对于犯罪类型(定型)说的很多观点,我也持保留态度。但用之分析本案中的盗窃行为,是恰当的。 (23)帕多瓦尼,见前注(15),页4。 (24)(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页91。 (25)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335。 (26)西田典之,见前注(21),页106。 (27)大塚仁,见前注(24),页111。 (28)(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页80。 (29)(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页6-7。 (30)(德)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页194。 (31)陈子平:“台湾犯罪论体系的展望”,载梁根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页429。 (32)大谷实,见前注(28),页82。 (33)(美)卡多佐:《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董炯、彭冰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页120。 (34)(日)大谷实:《刑法各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页3。 (35)如果一般人的观念对某种行为是否属于“盗窃类型”产生严重分歧,按照刑法“有利于被告人”的基本理念,应该否认成立盗窃罪。另外,在出罪或按轻罪处理时,运用一般人观念中的犯罪类型,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入罪或按重罪处理时,却要严格把握一般人观念中的犯罪类型。 (36)见前注③。 (37)如果采用自然因果关系,青霉素过敏者死亡的决定性原因是患者体质的特殊性,儿童落水的死亡原因是被水淹死;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评价性的,要超越自然因果关系而评价这种“自然事件”中是否有人的义务因素、是否能够因特定人的努力而避免,进而才对医生和父亲归责。 (38)当然,如果许霆的占有犯意依附于“从出款口拿钱”的行为,就有了刑法意义,能够成为侵占故意;换言之,仅凭“插真卡输密码”,无法使占有犯意现实化、无法使占有犯意成为一种罪过。 (39)需要指出,即使取款机的程序被其他罪犯改动过,但许霆不知道这一情况而取出17万,也不成立盗窃罪。其道理犹如,丈夫不知道飞机被恐怖分子安装了炸弹,以杀人故意希望飞机失事而令妻子坐飞机,妻子因飞机爆炸而死亡,丈夫也不成立杀人罪。 (40)罗克辛,见前注(30),页248。 (41)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页91。 (42)有些取款机采取了技术手段——出款口钞票在30秒内未被人取走则由取款机自动收回;但是,在这30秒之内,银行也无法控制和占有出款口的钞票,出款口的资金仍然脱离了银行占有。而且,对于没有设置此类程序的机器、自动收回程序出错的机器,则在任何时间内,管理者(银行)都缺乏占有的基础。 (43)大塚仁:《刑法概说》(各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页301。 (44)刘明祥:《财产犯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页220。 (45)同上注,页218。 (46)卡多佐,见前注(33),页113。 (47)大塚仁,见前注(43),页301。 (48)没有按照预定方式工作的智能性机器,仍然不是意思主体。例如,行为人撬开取款机而取钱时,取款机不是在按照预定方式工作,没有发挥智能性功能,不是意思主体,与简单机械无异,撬开行为就属于盗窃。 (49)否认机器能够成为意思主体的观念必然认为,使用伪造信用卡在取款机上取款是盗窃、在柜台上通过工作人员取款是诈骗。这种观念看不到两种行为的本质相同点——在电脑化服务中,在柜台取款可能仅是通过工作人员操作另外的取款机;同时,无法解释这样的情况:银行工作人员仅是辅助伪造信用卡持有者在取款机上取款,是盗窃还是诈骗?这种观念也没有注意到:我国盗窃罪的处罚重于诈骗罪,如果把取款机解释为金融机构,那么,按照这种观点,“使用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