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65129.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塑65129

泥塑《新疆舞》之梦 我的床头放着一尊高约30厘米的人物雕塑,他们一男一女在跳双人新疆舞, 女的在专注地扭着手臂和脖颈,男的半蹲在蓝裙下双手捧着红边黄色小鼓,他们永不疲倦、充满激情地跳着,凝视着他们,我仿佛听见优美旋律飘渺地传来,鼓声咚咚地敲着我的心,让人遐想,引人深思,勾起许多我少年时代的往事回忆。。。。。。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爸爸妈妈身体都健康,在集体合作社时他们是青年劳力,干活卖力,工分挣得很多,但是实行单干另外加上弟兄分家,我们姊妹三个还小,我们家就陷入了困境。 首先是分的土地不是在河床上,就是在贫瘠的山顶上。我家坐落在威戎北关,川地相对于南关就少多了, 我家的一块地在西面葫芦河床上,一块在东面葫芦河床上,沙土太多,作为川地灌溉困难,收成很少。有一块地要过西面大河,我们放弃了,还有一块在东面山上,从早上出发几近中午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只好交给附近人家,每年八月十五给五斤清油,过了几年他们不给了,我们也不管了。有两块好川地兑成了果园,生产队的果树很大,大多是梨树,我们能吃到杏子,梨,苹果,因为等着用钱,舍不得砍掉老病树,所以总是没钱花。 在威戎北面有座喇嘛庙山,离我们最近,庙山下我们有一块一亩五分地,地里长着很多酸刺根,我们全家花了几年时间才把那近两米长的深根清除掉,那块地下侧就住着人家,他们家家在地的侧墙挖了窑洞圈养牲畜,扩大院落面积,地的边缘我一般不敢走,怕塌陷掉进人家院落,地上的庄稼经常遭受践踏,因为那块地是条捷径,放羊娃,过路的人都从地中央走过,我常常在节假期被父母分派到这块地里看麻雀,或者制止行人踩踏庄稼! 因为是旱地,我们收割的一半麦捆有时是一尺多高。在那块地里收麦子,我在毒辣辣的阳光下体验到了一种幸福,那就是只要能躺在麦捆上稍微歇息一会儿,即使汗水汇成小溪流到麦捆上,各种虫子从我的衣服上和被麦秸擦红的麦胳膊上爬过,我也惬意极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洒下汗水最多的是喇嘛庙山顶部最远的、面积最大的一块山地。因为山顶有喇嘛墓地,所以我家的地名就叫喇嘛坟,但我家的地在坟地的下一台,我从来没有上去看过。山脚下庙里的神位塑像是西藏喇嘛,他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地理,几百年前传教到威戎,除病驱魔,护佑一方生灵,深受人们爱戴。 后来人们给他立了神位,他还留下了一本问签的书,地方百姓遇到疑难常去求签,有求必应,我感到惊奇和佩服的是你要问那方面的事他就说哪方面的事,如果需要病理治疗的它就给药,需要心理治疗的它就说出办法。 传说有天晚上,有位老人正在睡觉,梦见喇嘛爷求救,老人惊醒,立即叫了几位长者拿着家当赶到庙里,他们从门缝里看见有个喇嘛拿着刀在做法,油缸边上有个小喇嘛在奔跑,眼看就要被杀了,老人们破门而入,散了喇嘛的的法术,他自己竟然伤了自己,西藏喇嘛得救了,这个来自河南的喇嘛被老人们埋在了山顶。 喇嘛坟地是我见过的最陡的山地,我从南面底边往北面走,感觉鼻子疙瘩快擦到地面了,腿很酸。 有一年,我们种的是谷子,爸爸听老人们说谷子下种后要把地表拍得又绵又瓷实,谷苗长势好,于是在星期天,妈妈借了木铲,领着我们姊妹三个跪在地里拍土,中午我们拿了干粮没回去,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山风却呼呼地在耳边响着,把地的每个角落拍到了,第二天一场大雨把山地冲了许多沟渠,等谷苗长出来是一片一片的,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在干啥。 谷子收了,我们跟西吉回回换了春麦吃。在这块地里我们又种了高梁,那年我在四年级,暑假里是我上山最频繁的一段时间,等高粱穗子长出来时,父母给我分派的任务是看麻雀。我每天戴着草帽,背着一个竹篓,手里提着一木把铁铲子,脚上穿着妈妈用钩针勾的麻鞋,来来回回行走在陡洼山上。 山上很安静,夏田收割之后几乎不见人影,麻雀很有经验,它们怕我发现,总是悄悄地站在高粱穗子上吃东西,我必须来回巡视。我觉得天上飘过一朵白云,起风了,地里的高粱杆在晃动时,我最容易发现麻雀。 有时候山上安静得让人胡思乱想,于是我在高粱地的北面田埂陡坡上用铲子挖了一个半圆形的小窑洞,窑洞距离上面的地还有一米多,而距离下面的的高粱地有四五米,我是居高临下,一切尽收眼底,感觉很安全。高粱地里有两个坟堆,是一对老夫妻,妈妈说这老两口活着的时候为人和善,只要我不走进坟院里去打扰他们,他们还会关照我的。所以我也不害怕,我坐着的时候,常常看哥哥给我借的故事书,感觉时间过得很快,看着看着就在窑洞里睡着了,有时候我被红嘴黑鸦尖细的叫声惊醒,因为地头西侧是一个沟,人可以走下去,侧崖上有很光滑的窝,里面有时有孵过雏儿的鸟蛋壳,红嘴鸦也许是发现了什么秘密,叫声奇怪。我常常是踏着夕阳摸黑进门的。 我们苦于这块山地太陡,耕作太困难,地里有鼹鼠,有时走着走着就摔倒了,因为我们一脚踏进了鼹鼠的家,几乎没过膝盖,收成很低。爸爸下决心平田整地,从上面往下起土比较轻松些,当我们奋战了十几天,我们终于把这块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