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人公示材料
一、基本信息
推
荐
人
选
姓 名 韩家淮 性 别 男 民 族 汉 出生年月 1960.01 国 籍 中国 政治面貌 群众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高学位 博士 行政级别 副厅级 专业技术
职务 工作单位及职务 厦门大学、副校长 学科领域 免疫学 推荐
类别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推荐领域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
□转化创业
□科普及社会服务 、主要成绩和突出贡献
韩家淮教授p38这个进化上保守的应激信号通道的发现者和权威,在细胞坏死并入选科学网2011年度十大创新人物和201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韩家淮教授迄今已在世界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其中篇发表在《Cell》、《Nature》或《Science》上(6篇为通讯作者),篇发表在《Cell》或《Nature》的(篇为通讯作者)。论文被他人引用余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达次H-index为78,这些都在生命与医学领域内全国数一数二。韩家淮教授获中国和美国的专利多项。韩家淮教授的具体成果如下:
1.程序性细胞坏死机制的研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过程。继2009年韩家淮教授发现坏死调控开关RIP3之后(Science,2009),细胞坏死领域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细胞坏死也被赋予了新的名字——“程序性细胞坏死”。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到了诸多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如急性胰腺炎、酒精肝、过敏性肝炎、肝癌、动脉粥样硬化、肠炎、结肠癌和病毒感染等。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关键调控分子已经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韩家淮教授带领团队对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分子机理和病理学意义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揭示了调控细胞坏死的几个重要机制:率先利用TALEN技术研制出MLKL敲除小鼠,首次在体内证实MLKL在程序性细胞坏死中的重要作用(Cell Res,2013);借助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平台,系统研究了坏死信号复合体的精细亚细胞定位,首次发现了程序性坏死关键效应分子MLKL转位到细胞膜上的作用方式,并将钠离子内流与程序性细胞坏死关联起来,提供了MLKL可能的作用机制(Cell Res,2014);鉴定出了负调控RIP3的磷酸酯酶PPM1B,其通过去磷酸化RIP3,抑制RIP3对下游效应分子MLKL的招募,从而阐明了细胞程序性坏死重要的负调控机制(Nat Cell Biol,2015);采用逆转录病毒随机插入失活及磷酸化蛋白质组学鉴定了AMPD3、GNG10以及若干坏死过程中潜在调控分子;韩家淮教授还对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以及凋亡和程序性坏死之间相互调节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Nat Immunol,2011)。在病理生理学研究方面,韩家淮教授首次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后期进程中,巨噬细胞会发生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并且这种坏死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ell Rep,2013);在HSV-1感染的鼠细胞中,RIP1/3能够和HSV-1的编码蛋白ICP6相互作用,从而激活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信号,引起细胞坏死,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Cell Host Microbe,2015)。基于程序性细胞坏死在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IP3等介导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关键分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成为潜在的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韩家淮教授带领的团队在细胞坏死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该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年)。
2.细胞炎性坏死(细胞焦亡)机制的研究
细胞炎性坏死(细胞焦亡)是一种形态上近似于细胞坏死的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炎症小体介导了细胞焦亡,并且调控了促炎因子白介素IL-1?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尽管具体机制尚未清楚,细胞焦亡、IL-1?和IL-18在宿主感知和防御内外源危险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过度的细胞焦亡和IL-1?、IL-18分泌会诱发多种自身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韩家淮教授在细胞焦亡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利用定量质谱技术(Nat Methods,2015)通过分析NLRP3免疫共沉淀复合体,发现了焦亡过程中炎症小体的另一核心分子GSDMD(Cell Res,2015)。这一研究成果增强了学术界对细胞焦亡分子机制和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的认知,为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与邵峰教授的GSDMD研究工作共同入选2015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成人胃残余量超声监测技术规范.docx VIP
- 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事故应急处置和案例分析.ppt VIP
- 采购降本推进计划.pdf VIP
- 定制产品合同协议.docx VIP
- 恒大地下车库VI标识标牌标准化方案(超豪华版)恒大地产集团.pdf VIP
- 【教学课件】《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教).ppt VIP
- 滚动轴承外球面球轴承和偏心套外形尺寸.pdf VIP
- 第一单元第四课《上学路上》教案 湘美版(2024)一年级上册.doc VIP
-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 VIP
- 2024年03月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2024年上半年度招考文员笔试上岸试题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