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XX35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技术说明
一、主要技术参数
·设备名称: 中心传动单管式吸泥机
·吸泥机的数量: 1套
·型号: ZXX35
·池体直径: φ35m
·沉淀池类型: 周进周出沉淀池
·周边线速度: ~3m/min
·工作介质: 城市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混合)
·工作桥: 半桥固定式
·池深: 5.5m
·池边有效水深: 4.5m
·电机功率: 0.55Kw
·电机防护等级: IP55
·电机绝缘等级: F级
二、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主要由工作桥(固定式半桥)、传动机构(电机减速机、齿轮箱、齿轮付)、中心柱、中心转笼与桁架、吸泥系统(集泥缸与吸泥管)、配重块、进水槽撇渣板、撇渣机构等部件组成,其附件包括排渣斗、出水三角堰板、浮渣挡板与支架、配水孔管及挡板、挡水裙板、手动排渣堰门、现场电控箱。
1、主要结构
⑴ 中心传动装置
中心传动装置是由多级圆柱斜齿轮减速机通过小齿轮带动大直径回转支承旋转,主要由电机、减速机、扭矩限制器和回转支承齿轮箱组成,传递的扭矩大,传动比高,运行平稳。
电机、减速机采用SEW或等同品牌的产品,该公司是世界一流的动力设备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电机减速机设计例使用寿命大于20万小时,采用NORD公司的产品使得整体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减速装置上配套设置有过载保护装置(扭矩限制器),当荷载达到传动机构预定保护扭矩值时,扭矩限制器打滑并发出报警信号,此时包括减速机之后的所有机构停止转动,保护了减速机等整个吸泥机设备。同时,电机还设有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系统。
吸泥机驱动装置有足够的输出扭矩,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并有相应的检测方法以及扭矩显示。
齿轮箱体、回转盘和齿轮箱盖采用HT200铸造后并进行精加工,箱体成形后具有较高的精度且不易变形。
小齿轮及回转支承采用内啮合形式,小齿轮加渗碳处理,内齿式回转支承调质处理,整个小齿轮与回转支承浸没于油浴中,为闭式传动。
回转支承为吊车支承,可以承受轴向、径向力及倾覆力矩的作用。采用转来回转支承厂定型公司产品,可确定回转支承的质量满足要求。
上述配置的中心传动装置为我公司的标准配置,与选用国产电机减速机配置相比,整体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更高,实际使用寿命更长。
⑵ 固定半桥式工作桥
工作桥采用方管桁架结构梁,上铺可防滑的花纹走道板,横跨于池边及中心传动装置的顶盖上,供操作维修人员行走操作。工作桥与池边的固定端设有伸缩装置,可自然消除温度变化因热胀冷缩引起的桥长变化。工作桥桥宽约1m,检修平台及走道板采用花纹板铺设。工作桥桥架走道板负荷为250kg/m2,其最大挠度不大于跨度的1/800。
⑶ 中心立柱
中心柱由钢板卷制成筒形,两端设安装法兰,下端与池底预埋螺栓紧固,上端安装并支撑中心传动装置。中心柱及钢板厚度满足支撑重量要求及受力要求,适合污水处理环境长期工作。
⑷ 中心转笼与桁架
中心竖架套在中心支座外,上端与中心传动装置的转动圈相连,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作旋转运动。竖架由型钢焊接成为方形框架结构。
桁架通过铰支销轴分别铰接于中心竖架的两侧,上部设斜拉杆,使两臂悬挂并保持平衡,调节拉杆的长度可以改变悬挂角度使桁架与池底相平行。
转笼与桁架的结构符合力学性能,运行安全可靠,适合在污水环境中长期运行。
⑸ 单呢泥管
吸泥管与池底平行,采用变截面长方形钢管,并有一系列吸泥孔(沿池半径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不同直径大小的圆形吸泥口)。以保证其沿池底边转一周,即可将池底污泥吸除。
吸泥管可连续地将污泥排除,以实现二沉池底均匀排泥效果。
吸泥管采用单管式,安装时对角线方向呈水平状态,安装于吸泥桁架的下部。
吸泥管的底部设有使污泥流动的装置(刮板),可使污泥流动并刮清池底污泥。
中心传动单管吸泥机依靠吸泥管排出整个二沉池底的污泥,吸泥管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二沉池底污泥的分布规律(假定沿池方向均布、等高)和吸泥管各孔运行时所扫过的不同的环形带应吸走的污泥量的要求作为基础进行设计,靠池边吸孔的吸泥量为最大,距池中心吸孔的吸泥量最小,吸泥管内流量由池边向池中逐步增大。为保证吸泥管内最优水力条件,吸泥管设计成变端面形式,吸泥管由池边到池中心端面逐渐增大,因此,吸泥管排泥时处于变端面、变流量、变水头状况。
二沉池设计流量不同、池径大小、回流比都将直接影响吸泥管端面的大小尺寸、水头损失、吸孔直径。即使是相同池径的二沉池由于不同的设计流量对吸泥管也必须重新计算才能保证准确的孔口尺寸以及合理均衡的排泥。
为求解吸泥管吸孔大小及考虑水头损失,必须建立特殊的水力模型并且借助计算机来求解方程从而确定管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