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小结;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结合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分析这几个意象。 (答题格式)
答:诗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都呈现出萧瑟和孤独之感。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通过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表达了诗人虽客居他乡,身处逆境,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 皱]即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棹]船桨,代指船。[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肯爱]怎肯吝啬。[晚照]晚日的余辉。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
答:“闹”字写得好。闹,喧哗,不安静意,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闹”字既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请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题格式)
答: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是平易质朴、流畅自然、清新明丽,很具有乐府民歌风格。全词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以质朴的语言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抒发了自己对远方恋人的炽热的思恋之情,缠绵哀怨,亲切感人。;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淡磨』:轻磨拂拭。这里是指铜镜刚磨光亮而不十分光亮的状态。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
『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
『荷心』:荷叶。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题格式)
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由风起而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
宿江边阁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
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阁在长江边,有山川之胜。此诗是未移寓前宿西阁之作。诗人通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试至少从两个角度简析本诗的写景艺术。
(1)练字之妙。如首联写苍茫暮色正渐渐地从远处的山径之间蔓延开来,以一“延”字来形容“暝色”的降临,生动的表现了它由远及近,不断蔓延加浓的过程,自然牵动了诗人孤独迟暮的情绪,表现了诗人高楼久坐孤单寂寞的沉重之感。如颔联,着一“宿”字,活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个人简历表格空白模板通用.docx
- 23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图集.pdf VIP
- (完整版)《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办法》.pdf
-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docx VIP
- 医院物业后勤化管理重点部位强化清洁方案及消毒隔离措施方案.docx
- 增量学习与类增长的融合.pptx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列:Siemens S7-1200 (煤炭工业应用)_(11).项目案例分析:矿井提升机控制.docx
- 课题申报书:大学生“慢就业缓就业”心理成因及干预对策研究.docx VIP
- PROE-Program程序设计全解析.doc VIP
- 2014抗爆、泄爆门窗及屋盖、墙体建筑构造14J938.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