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雾霾过程分类及其微物理特征*
1,2 1 3 1 1
杨军 ,牛忠清,石春娥,刘端阳,李子华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44;2.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3.安
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合肥 230031)
摘 要
2007 年冬季南京出现了连续14 天的雾霾过程,雾阶段共有6 次,通过外场试验获得了的大气气溶胶和雾滴尺度谱分布
同步观测资料,根据能见度和含水量将雾霾过程划分为雾、轻雾、湿霾、霾4 个不同阶段,其中湿霾为非水的已吸湿气溶胶
粒子造成水平能见度1.0km 的状况,并在此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雾滴和气溶胶粒子的微物理特征。
结果表明,1)雾、湿霾阶段的相对湿度平均为95%、91%,轻雾和霾阶段平均相对湿度接近,均为79% 。4 个阶段的
主要发生顺序为霾↔轻雾→湿霾→雾→湿霾→轻雾↔霾,雾前湿霾阶段持续时间长于雾后。2 )尺度2µm 以雾滴为主的粗
粒子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在雾阶段均显著大于其他3 个阶段,其中霾阶段浓度最低。雾滴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
谱在5µm、13µm 及21.5µm 处分别存在峰值,对雾水体积和液水含量的贡献最大的尺度范围为 10~30µm,而轻雾、湿霾和
霾阶段粗粒子谱均为单峰型。3 )尺度0.010µm 的细粒子表面积浓度谱形在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段分别相似,雾和湿
霾阶段数浓度占优势的尺度范围分别为 0.04~0.13µm 和 0.02~0.14µm ,轻雾及霾阶段数浓度优势粒子尺度范围均为
0.02~0.06µm 。4 个阶段数浓度最大差异出现在 0.020~0.060µm 范围,从高到低依次为轻雾、霾、湿霾、雾。0.015µm 、
0.015~0.080µm 和0.080µm 的气溶胶粒子最高数浓度分别出现在霾、轻雾和雾阶段。从霾、轻雾、湿霾到雾的转换过程中,
以0.060~0.090µm 为界,小粒子减少,大粒子增多。4 )雾霾演变过程中,细粒子的数浓度与平均直径整体上呈显著负相关
关系。总数浓度在轻雾阶段最高、雾阶段最低、霾和湿霾阶段相当。总表面积和体积浓度最高为雾和湿霾阶段,轻雾和霾阶
段依次减小。雾和湿霾阶段的气溶胶粒子平均尺度相当,轻雾与霾阶段最小。
关键词:雾;霾;大气气溶胶;尺度谱分布;南京
1 引言
伴随着工业、交通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气中的颗粒物含量增多,我国很多城市雾日减少,霾日剧
增[1~5] 。雾霾天气除了造成低能见度对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具有严重危害外,还由于其复杂的化学成分
和沉降过程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种不利影响。所产生的这些危害本质上决定于雾滴和气溶胶的数
浓度、尺度谱分布、化学性质等特性。这些特性除了受气象条件和大气中化学活性气体成分的影响之外,
[6]
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控于雾滴与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过程 。
浓雾发生时,伴随逆温层的存在,大气稳定,气溶胶粒子在逆温层下累积。气溶胶粒子作为凝结核,
为雾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气溶胶粒子的增多在夜晚可影响长波辐射,改变近地层温度分
布状态,从而影响雾的形成和发展[7,8] 。气溶胶粒子的增加通过对光的衰减直接导致能见度降低,或通过增
加凝结核数量间接导致能见度降低。在相同的水汽条件下,后者将会增大雾滴的数浓度,大量的小雾滴引
[9,10] [11]
起能见度更大幅度的减小 。Bott 等 曾用一维辐射雾模式,采用详细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不同(城
市、乡村及海洋)气溶胶尺度谱得出了气溶胶粒子对雾的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直接效应。
另一方面,雾对气溶胶也有影响。Pandis 等[12]计算认为,持续时间短的雾,不足以使多数气溶胶粒子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09006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QX) 2007-6-26 );江苏省自
然科学基金重点招标项目(BK20077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