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经今古文学之争虽始于西汉末年,但其争斗的高峰却在东汉。而在这场斗争中,却是古文经学日益抬头,在民间流传甚广,并逐渐占据优势。直至郑学起,经今古文才趋近混于一同。到清末,以皮锡瑞、康有为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与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时起时伏的今文古文经学之争,影响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董仲舒喜欢谈论神秘莫测之事,善为灾异之说。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推说其意,写成《灾异之记》草稿,尚未上书皇帝。主父偃私见其稿,因为嫉妒董仲舒,所以将《灾异之记》草稿偷窃出来上奏朝廷。汉武帝将它交与朝中诸儒审阅。因其中有讽刺时政的文字,汉武帝一怒之下,把董仲舒打下了大狱,虽然后来汉武帝看重他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又下诏赦免其罪,复为中大夫,让吾丘寿王向他学习《春秋》公羊学,但是董仲舒再也不敢谈论灾异。 * 一、 人性论与欲望论 董仲舒既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意荀子的“性恶论”。从阴阳学说出发,他主张人性由天道决定,既然天有阴晴,人性并不是全善全恶的,包含着善与恶两种成部分。 * 他把人性分为三类:“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 中民之性可以通过教化,诱导而成为善。 善恶之机在于情,“人欲之谓情”。人能胜欲就能顺利社会化。 “情非度制不节” * 二、论社会规范 董仲舒认为,道德伦理规范是人类所特有的。这关乎人是否能组织胜于鸟兽的合理社会,过安和乐利的社会生活。 * (一)把握仁、义,建立合情合义的人际关系 (二)三纲五纪(三纲五常) 三纲为:君臣义,君臣之间要讲信义。父子亲。夫妇顺,夫妻和顺。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 三、论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 董仲舒是一位行为端正、颇富正义感的学者、思想家。他耳闻目睹当时政治上的酷吏统治、经济上的贫富悬殊、社会上的劣风败俗、伦理上的薄情寡义,看到村野农夫过着猪狗一般的生活,就产生出无限的恻隐与义愤。 * (一)原因 1、土地兼并2、国家和富人垄断山林川泽3、国家榨取和地主剥削4、逼民为寇 (二)方法 1、限制土地兼并2、取消冶铁官营3、解放奴婢4、轻徭薄赋5、提倡农业生产 * 四、理想社会构想 汉代政治、文化大一统的社会现实,方便了董仲舒在天人合一、古今同贯的广阔背景上,整合有史以来的各种典制、文献和传说,构建他的理想社会模式。 * 第一,有国君 第二,社会是统一的。 第三,社会是有等级制度。 第四,轻徭薄赋。 第五,人与人关系和谐。 第六,无越轨行为。 第七,顺应天意,出现各种吉兆。 * 第三节 《白虎通义》的社会思想 自汉武帝时代以来,儒学思想成为国家所崇信的学说,居于社会政治发展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得到士大夫阶层的完善。但是,士大夫阶层在诠释和研习经学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抱负和主张,既有对天下秩序的认识,也有超出统治者预期的地方。 *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经学辩论的结果撰集而成。因辩论地点在白虎观而得名。《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以后今文经学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它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 全书共汇集43条名词解释,内容涉及社会、礼仪、风习、国家制度、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其中有很多条目汇集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有些条目还并列了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白虎通义》问世以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它是由皇帝亲自钦定的,内容又包罗万象,在政治、思想、伦理等各个方面,都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白虎通义》用阴阳五行来普遍地具体地解释世界的一切事物,大者如“三纲五常”,小者如婚丧嫁娶、日常生活现象,都可以用阴阳五行说去说明,不管如何牵强附会,如何荒唐,说者言之凿凿,听者深信不疑,使阴阳五行成了人们认识与解释世界的万能的“金钥匙”,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定式,这对学术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桎梏。 * 《白虎通义》融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与谶纬迷信于一体,企图统一经学,建立神学经学,并将其奉为永恒的真理,要人们世代相沿,习之、诵之,不许怀疑和批判,这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梦想,历史发展的事实告诉,经学一旦发展为神学,它的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