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夏学第1辑2006年10月
西夏学 第 1 辑 2006 年 10 月
Xixia Studies, Oct. 2006, Vol.1
释“大”
聂鸿音
早期历史上的党项人先后与比邻的吐蕃、汉、回鹘、契丹等民族发生过接触,西夏立国以后,各民族
的杂居更使得国内形成了多种成分并存的文化格局,甚至可以说,古代中国北方曾经出现过的每一种文化
类型都在西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到目前为止,学界对其中来自中原和吐蕃的成分已经有了相对清晰
的认识,但对阿尔泰文化在党项乃至西夏国的遗存还涉及得较少。本文试图剖析西夏文献中用以统称政府
机构长官的“大”(附录1),藉以窥见党项传统社会中阿尔泰文化成分的遗存和演化形式,希望能够引起
历史学家继续探索的兴趣。
一
①
《番汉合时掌中珠》第31 叶有“大人指挥”一句 ,相应的西夏文见附录2 ,字面作“大指挥曰”。第
② ,相应的西夏文见附录 3,字面作“大们乃怒”。值得注意的是,附录3 的“大”
30 叶又有“大人嗔怒”一句
后面那个字虽然一般习惯译作“人”,但实际上只是个语助辞,其用法之一是缀于称人名词之后构成该名
词的复数形式③ 。由于《掌中珠》里这两个“大”的后面都没有跟着具有词汇意义的“人”,所以可以认为
④ ,尽
本文讨论的这个“大”在西夏语里是作为名词独立使用的,与另外一个形容词“大”(附录4 )不同
管二者在字形上明显表现为左右易位的同源关系。
如所周知,这个独立使用的“大”读若“魁”(*khoi),在西夏文献中用以统称政府机构的正副长官
如《天盛律令》卷十“司序行文门”:
⑤
诸司大人、承旨、监军、习判等高低,当依所定派遣,不许超遣 。
① 黄振华、聂鸿音、史金波整理:《番汉合时掌中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年,第 135 页。
② 同上,第 133 页。
③ 这是马忠建给出的定义。参看李范文主编《西夏语比较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72 页。注意,原书该
页第 9 行开头那个关键的西夏字印错了,应该改作本文附录 3 的第 2 个字。
④ 李范文:《夏汉字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第 887 页右栏义项④把西夏的这个“大”视为形容词,恐怕
不对。
⑤ 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 366 页。按本句当译作:“诸司上下
大、承旨、监军、签判等,当依所定派遣,不许超额。”
- 21 -
①
引文中的“大人”在相应的西夏原文里只是一个字(附录 1) 《天盛律令》的译者以两个汉字对译
是为了照顾读者理解的方便,同时也与《掌中珠》的现成译法相符—— “大”即是“大人”。
②
根据 目前掌握的材料 “大人”最初 曾经是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组织的核心,这个词大约首见于匈奴 。
据 《后汉书·南匈奴传》载 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 (公元 48 年 ), “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这
里的“大人”无疑应该理解为部落酋长 基本同时代的乌桓和鲜卑也有同样性质的统治者。此后 氏族大
人制度在中国北方的阿尔泰系民族中存续了上千年 。至于单独使用的一个“大”字,中原史书也偶有所见
较早的如《晋书·石勒载记》里的“部大”:
时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