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文化生活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3 文化生活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谈一谈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传承与正确的文化选择 * * 传统文化的继承 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正确继承传统文化 相对稳定性 鲜明民族性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意义 态度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Reading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社会制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思想运动 科学技术 私塾 课堂教学 网络学习 在你看来,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对文化传承有哪些影响? ①私塾是一种个别化教学,老师逐个向学生传播知识,无固定、统一教材,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②课堂教学是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编班,以班为单位,有固定教师按课程教学,课堂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整个学习活动,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学资源的使用,实现真正的共享和社会化,打破了时空界限,扩大了教育规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人机交互等众多途径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实现个别化学习。 私塾教育对文化传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越来越重要 (不定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用是 A、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B、能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C、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惟一有效形式 D、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 的文化财富 A、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文化具有继承性 C、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促进文化的发展 D、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单)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辩论,又是相互影响,相互汲取营养,促进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说明( ) C (单)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 )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单) 某中学校长在谈到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时讲道,接纳国外有价值的思想,吸收他们的精华,但要以我为主,把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对我们自己的文化加以补充、加以修改,使我们更完善,这表明( ) A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文化应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文化继承与发展既有区别,又联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怎样?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联系 (2)区别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自宋代开始就明文规定,只有皇帝能穿黄龙袍,普通庶民是不许使用龙的图案和穿黄色的衣服。 明太祖洪武时又有新的规定,即除根据地位不同规定使用的龙爪数亦不同外,还明确规定文武百官只能以禽兽相比,文禽武兽,与龙伴舞。 当然禽兽也按官职高低进行明细的划分:一品文官为一只鹤,武官为一只狮;二品文官为一只锦鸡,武官亦为狮……。这些比拟物都以两块方形图案形式绣在官员的前胸和后背上,称为“补子”。清代也沿用这种规定,只是一品武官改用麒麟。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子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当时的时髦装饰,男子是礼帽、眼镜和怀表;妇女们则去了发髻,农村姑娘梳起大辫子,城市妇女开始流行烫发,着上衣下裙或新式的旗袍。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 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的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