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明生命的意义的名言 生命的言说与意义
作者:贾浅浅
东吴学术 2014年06期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位在传统文人书画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理论家和实践者。在长期的书法创作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观。
从八十年代起,他便对书法有了极浓厚的兴趣,书写的内容有些是一个时期的感悟,有些是做人作文的追求,有些就是他的座右铭和人生目标。这便是他的书法风格逐步形成的阶段。但到了一九九六年,贾平凹被安排到江浙一带体验生活,对郑板桥、翁同龢、马一浮、李叔同等大师的人生踪迹和书法艺术激赏不已。以及在其后二○○○年秋的“游牧新疆”,表现西部风情的《西路上》,对沙漠的浩瀚苍茫、丰富包容,使他对天、地、人奥妙关系的玄思与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注,使得他的为文、书法、绘画涵纳着更为厚重的分量,展露出一种经天见日的大境界。这也是他书法风格逐步成熟、稳健的时期。“在当今书法突然很热闹的时候,书写的人实在很多,写得挺好的人也实在是多,但以一种感应自然的体验人生的法门,进入到一种精神境界中的人委实不多。”这也正是他对当今书坛的由衷感慨。因此,他说“艺术是以悟性为根本的,书法说到底是对汉字的间架结构的把握而注入自己的精神和审美”。此后,贾平凹的书法作品所透出的这种静穆淡远,飘逸灵活而又天真朴讷的空灵之美,深长而醇厚的艺术诗情和韵味,和他的这种艺术主张是分不开的。他在不断地领略传流书法经典的风光中寻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书法语言。譬如,自然行笔。这样,使方笔中略带圆笔成分,刚劲中有几分敦厚。同时,为了使浓厚的碑味活泼机动,他又运用了行书的笔意,穿插点染其中。这种调节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生动,克服了碑刻的生硬光锐。他虽没有系统地临过某家某帖,但他对书法的传统、时风、取范和创建,都有着天性的参悟,一些关于书法的立论散见于他大量的涉及书法的文字,足以为证。他收藏石头、汉罐、佛像、碑帖拓片,这些物象所透射出的大气、沉雄、简穆、高古等气质都在他的书写中变成了他的书法意象。这种审美趋同存在于贾平凹的书法里。他的文化品格滋养了他的书法品格,使他的书法呈现出的精神生态是属于那种沉静刚健、质朴稚拙,是他体悟宇宙世界人生的另一种法门。他的书法创造了另一种艺术语言世界,表达着深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
一、书法是文学的“言说”
维特根斯坦说,“艺术是对不可言说的言说”。其实,从本质上看,文学也是不可言说的“言说”。在日常状态下,语言是无法言说的,而文学的言说则淋漓畅快。文学将人与语言一同引领进一种想象的虚拟境界之中,建构起虚拟意象关系,于是,日常缄默的语言开始吟唱出言外之意、音外之韵、境外之味、形外之神。绘画也是一种“语言”,书法也是一种“语言”。和文学不同的是,它们没有虚拟的情节。绘画是心灵对世界感知的片段性截留,而书法则更为抽象,它是文化人类的心电图,是人的生命意象的一种文化表达。因此,不管是文学,还是绘画,抑或书法,他们在最高境界层是相通的,其相互“对话”的方式便是“语言”的转换。正如伽达默尔所说,“我们所处理的是一个语言事件,是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因而在处理两种语言的关系”。那么,要顺利地完成这种转换,即能够通过解读来看懂隐匿在艺术语言背后那些属于创作主体心灵的个性、情感审美向度,等等,我们必须寻找到契机与“生长点”,寻找到一把打通各种“语言”之门的钥匙。现代阅读理论告诉我们,那包含着传统的文本,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地等待着我们认识的对象,而是正在和我们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人。也就是说,试图理解“文本”的“我”与被理解的“文本”不再是主-客关系,文本不再被认为是可以归结为某一类的东西,也不再是一种现在不能分享的“过去”,而是一种正在向阅读者说话的主体,因此,两者是主-主关系。在这种特殊的阅读关系中,不仅读者要向文本发问,“文本”同样也向读者发言。它说着一种阅读者能懂的语言,与之做着意义的交融,所以说,它不单纯是一种灵魂的共享……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其结果是激发而生成一种新的东西。
阅读贾平凹的书法,一如读他的文学,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们通过他的书法文本,也许可以窥探到在另一种语言世界里的贾平凹。
贾平凹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他总是有那么多“话”要说。假若你心存一份耐心与真诚,细心地去聆听他在艺术王国里的用另一种语言的言说,假若你又以自己独有的视角去审视它,体味它,诠解它,与它“对话”,你也许会致以心灵的敬礼的。
关于贾氏书法,他本人就曾说过:“我喜欢写字,是我从事着写文章的工作不能不写字,没有当兵的不爱武器的。我看到过许多人,以至于许多人让他的孩子,没黑没明坐在房子里练字,我就想起了乡间剪窗花的女人和日本的相扑,有趣或许有趣,但毕竟过去了,我坦白招来,我没有临习过碑帖,当我用铅笔钢笔写过了数百万字的文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