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称释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名称释义

针灸穴名释义 概 述 一、穴名释义的作用 1、由表知里:2、顾名知用:3、见名求位: 4、提高学养 二、穴义内容的分类 1、取象比拟:主要是把许多自然现象及社会形态的某些方面,用类比归附的方法,假借命名。 ① 与天文星象和气候比拟命名 ② 与地理地形比拟命名:借用地理山川的地名、地形与孔穴所在的体表相比拟,这更为多见。 ③ 与居处和社会形态比拟命名 条 析 一、手太阴肺经(11个穴) 1、中府:中,指中气,即天地之气;又指中焦、胸中与中间。府,指府库。中府,意为天地之气在胸中储积之处。对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气血,俱有调摄之功。肺之募穴。治少气不得卧。 2、云门:云,指天地合气,又象征肺中的脉络。门,出入通达之处。云门,指此处为天地之气升降之门户,而肺脉之蔓延罗络,又有云气之象也。禁针,误刺生晕,以其升散太过也。但治壮人之郁则宜,若老人患郁,针此反伤正气,宜取丰隆引气降下,解郁而气不耗损中府治内症居多,天府治周身外症居多人之前膊腕横纹后一寸为关,由关至肘横纹为尺。手太阴经之合穴,合象水之归。水之所归,大则江海,小则沼泽,本穴承以前各穴之意,以泽字立意,治意亦广,大有普及全身之势。如治舌咽干涩、血不荣筋,臂挛喉痹、以及津液失调,四肢拘急,静脉充血,取本穴治之,则甘霖普泽,万物孳生矣。尤其时病拘急,在本穴静脉放血,可以立愈。本穴为本经之郄。郄即大孔窍也。其功用最能开瘀通窍,为治孔窍病,最得用之穴位。人或巅顶有阴沉郁痛之疾,则头重目眩。刺本穴可使清爽,犹霹雳行空阴霾消散,而天朗气清矣。总以开瘀泻热为主,犹分洪流为多渠也。故名“经渠”。本穴为脉之大会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手阳明之络在侧棱下端者为“下廉”,在侧棱上端者为“上廉”髃,骨间陷隙也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本穴抚之突突应手。有如水泉涌突之状禁灸,盖以其处肌肉薄也。人当吸气足量时,则肺气上抵气舍;或努力持重时,本穴亦为之充胀,是为气之住舍,因名为“气舍”。本穴用宜浅取其治症多属气分,补泻兼宜,犹开之则行,阖之则藏,故名“气户”。本穴内通乳腺,故能治乳痈初起。所治均属实症,有如宿积者治癫痫,俱用灸;治目瘤,则放血。治目病可并取光明;调月经可并取日月。 凡病之应疗以滑者,可取此穴。如肠套叠、肠梗阻亦可取用。塞者通之,合“滑”字之义。本穴内应小肠及膀胱部位。小肠属手太阳经,膀胱属足太阳经,二经俱称巨阳。古太与大通,故本穴命名取“大巨”二字,以其功用在两太阳经也。其主治为小腹(月真)满及小便不利,有关小肠、膀胱事,故名为“大巨”,即太阳、巨阳之意。禁灸,恐伤气道也。本穴与足太阴经之血海相对,治症亦与血海同功。善治小腹胀痛、月事不调等症。盖谓本穴虽属阳经,而所治则多为阴症。犹与足太阴之血海交易互市,故名“阴市”。刺膝出液为跛禁灸,盖防其由漏血孔传热及髓也。又名“百虫窠”。按诸书有谓有谓本穴治湿痒疮毒者。或以湿痒之疮,内含细菌,本穴内治此症,故名为“百虫窠”。内府元气储藏之舍宅哀,悲鸣也。腹鸣,即肠鸣也。人有哀泣,则气息顿促,且时一太息。又人在哀痛至极时,常曰“柔肠百结”,或曰“令人肠断”,均是因哀及肠,肠动而腹振,皆哀气之所致也。本穴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各症。本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乃有疗效,有此经道之开,乃通传导谷气之路,即开通食饮之孔道也,故简称“食窦”。 治乳少,可配以足少阳之足临泣,多效。“大包”为脾之大络。其经气行径,由周荣斜抵胁肋,交贯肝胆心包各经。又与心肾肺胃四经挨近。十二经中独此经与他经挨连最广,故以脾经为总统十二经络,称其最终斜行一段经线,为脾之大络,而名其大络之末穴为“大包”。寓广大包容,通达周布之意也。 针之助使神气振发,而促青阳兴起也。青阳者,东方青气之灵也。由涩滞抑郁所生者,本穴统能治之。综而观之,是本穴以通为治也。故名“通里”。即通而理之也,又功通于里也。神识不清诸症,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凡用本穴,补多泻少。又宜多灸。五官失容,治之有效,复其容止之仪也。但刺之须用泻法以放散之。施于强壮之人为宜,老弱者不宜取此。故治一切目病,对郁热之症最宜。他如暴赤肿痛、眦痒、翳障亦效。 凡病颈项痛痿,不能支持头脑者,谓为天柱骨折,绝症也。小儿有患之者,刺本穴或能得救。古称椎骨为杼骨,上椎尤大,本穴在其旁,故名“大杼”。本穴在足三阳交近处,位于足阳明、足少阳之后古人眼界未宽,以昆仑山为最高山峰,故取之以喻本穴为“昆仑”。治头痛如破最效,即上病下取之意也。通于足少阴之然谷,故名通谷合照海之后,循经上腨内,复合其直流之正,故名“复溜”。 病人脉微细几于不见者,取此穴刺至骨,待脉回乃可出针,亦复溜之意也。按脉微细,乃肾气衰弱之极也。物极则反,本穴犹地雷之复也,故名之以复”,而曰“复溜”。以治女子经漏、月信失期、大小便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