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替与选择下雨.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兴替与选择下雨

年 月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卷第 期 ( ) 兴替与选择:“下雨”“落雨”的历史比较考察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 [摘 要]“下雨”“落雨”这两种说法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大致以长江为界,南北划然、中部交织。我们 可以此现象为出发点,考察历时文献语言中雨雪降落义动词“下、降、零、落、雨”的兴衰继承与分化过程。“下”与 “落”作为自动词用来表达雨雪降落义始于汉代,东汉以后用例增多,至迟南宋末年北方官话基本上不再用“落”, 从而形成现在的方言分布格局。不同的方言选择不同的动词,其原因可能有二:()大约自唐代开始,北方官话 中,在称述雨雪降落方面,“下”“落”词义出现了细微的差异与分工。“下”用于称说整个事件,“落”则描述具体过 程,侧重终点。( )“落”自上古时期一直是降落义的常用词,闽、吴、粤等方言的先民始终保守原来的语言习惯,用 “落”来称说雨雪降落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下雨”“落雨”在汉语方言中分布格局的形成,也体现了“北方趋新、 南方存古”这一汉语演化的大势。 [关键词]下雨;落雨;方言分布;同义聚合;方言选择机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下雨”“落雨”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 对下雨这一现象,现代汉语各地方言有不同的说法。据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所编《汉语方 言词汇》,七大方言二十个方言点中,官话区除武汉、成都既说“下雨”也说“落雨”外,其他六个点(北京、 济南、西安、太原、合肥、扬州)都只说“下雨”;吴语(苏州、温州)、湘语(长沙、双峰)、赣语(南昌)、客家(梅 县)、粤语(广州、阳江)、闽语(厦门、潮州、福州、建瓯)等南方方言区几乎都只说“落雨”。又据陈章太、李 行建等所编《普通话基础方言词汇集》,官话区也有只说“落雨”的,如南通、歙县、常德、重庆、遵义、黎平、 成都等 ;既说“下雨”也说“落雨”的,还有天津、邯郸、原阳、灵宝、汉中、达县、南充、自贡、西昌、贵州、柳 州、吉首、宜昌、红安、安庆、芜湖等地。总的看来,“下雨”“落雨”这两种说法在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可概 述为南北划然、中部交织,即北方官话区普遍说“下雨”,南部方言区普遍说“落雨”,长江流域的下江官 话、西南官话二者都说,成交织状态,中原官话的个别地区也属于这种情况。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 言,因而只说“下雨”。但普通话中还有“降雨”的说法,每晚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般不会说某某地区 明天将有大面积“下雨”,而只说“降雨”,可以认定,这是一个书面表达形式。现在的问题是,“下雨”“落 雨”及“降雨”在汉语方言及普通话中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对同一现象的表述,各地方言及普通话选择 了同义聚合中的不同动词,其中的选择机制是什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必须考察历史词汇的演变。需要 交代的是,说“下雨”的地方,一般都说“下雪”“下霜”;说“落雨”的地方,一般也都说“落雪”“落霜”。本文 把“雨雪霜露”看成是同一类客体,对历史语言中动词用例的统计,不只局限于跟“雨”的搭配。 “下雨”“落雨”在历史语言中的兴替 《汉语方言词汇》与《普通话基础方言词汇集》对成都的说明不一致。为此,我们查了梁德曼、黄尚军( )的《成都方言词典》,书 中既收有“落雨”( ),也收有“下雨”( ),并注明“老年人和农村人多说‘落雨’”。我们也在网上对成都人作过调查,《汉语方言词 汇》更符合实际。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资助项目:11ZD125 [作者简介]张雁( ),男,湖北建始人,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烟台大学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文学 博士,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言学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下雨”“落雨”在汉语历史中的演变,是“降落”“坠落”义语义场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