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公权( 778-865年 ),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视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之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与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和称“书法四大家”。 紧凑 秘诀 弦外之音 沉溺 俭朴 富有 贤良 惹恼 职位 铁骨铮铮 喜不自胜 名正言顺 流芳百世 铮铮铁骨: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弦外之音: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 阅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用“心正笔正” 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 系…… 默读课文 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 唐朝著名书法家。     2. 对后世影响及大。     3. 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 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宗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 ——“心正”。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点不足。 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笔正” 正直敢言 做人“心正” 铁骨铮铮 总结: 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柳公权书法欣赏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刻于唐会昌三年(843),立于长安宫廷禁地,难于捶拓。未几遭兵燹,碑毁。碑先损后佚,拓本绝少。该碑乃柳公权晚年所书,字体沉着稳健,气势磅礴,可谓柳公权“生 平第一妙迹”。 此本原装两册,下册失传,曾为南宋贾似道藏内府故物,贾遭籍没,复归内府,后归翰林国史院,元亡,归明库,拓本末题“洪武六年闰十一月十八日收”泥金小字一行。再后归晋王府,明亡为孙承泽所有,又经梁清标、安岐、张蓉舫、陈清华等递藏。1965年中央政府斥资从香港购回。 此本为宋拓宋装,海内孤本,品相精美,流传有 绪,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 价值。今藏国家图书馆。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