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羟基磷灰石-骨形态返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与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修复听骨链损伤的比较
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与同种异体软骨
听骨赝复物修复听骨链损伤的比较
张学红,梁小微,陆鸿略,禹淑杰,王鸿梅,张宇丽(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
引用本文:张学红,梁小微,陆鸿略,禹淑杰,王鸿梅,张宇丽. 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与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修复听骨链损伤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2):6290-629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2.009 ORCID: 0000-0002-1741-7721(梁小微)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理想的听骨损伤修复材料:置入的材料必须无毒性;材料具备稳定的化学特性,生物相容性良好,能够与周围骨质紧密结合,不会产生排斥反应;选择的材料尽可能与骨组织结构类似,容易加工、保存,具备长期稳定的声音传导性,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羟基磷灰石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修复材料,该材料具备多孔性,置入体内后,其材料内部三维交通的空隙结构能够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吸附提供充分的空间,更加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渗透和血管化。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及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应用空间,它是目前公认的能诱导异位成骨的细胞因子。目前,应该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结合骨组织工程方法对软骨缺损进行修复。骨形态发生蛋白2属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亚型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半衰期相对比较短,能够在机体内弥散,从而能够提高患者听力。
摘要
背景:在听骨链损伤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何种修复材料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的:对比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与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修复听骨链损伤的效果。
方法:将6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治疗,对照组采用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修复,试验组采用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修复,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空气传导值与气骨间隙值:两组治疗后的空气传导值与气骨间隙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空气传导值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②植入物脱出率:试验组未发生植入物脱出,对照组3例发生植入物脱出;③听力提高情况:试验组28例听力得到提高,提高率为93%;对照组25例听力得到提高,提高率为83%,两组间听力提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④结果表明: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修复听骨链损伤,可获得与同种异体骨听骨赝复合物类似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
组织构建;软骨组织工程;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听骨链损伤;修复效果
主题词:
鼓室成形术;中耳炎;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组织工程
基金资助:
承德科技局项目(201422024):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Hydroxyapatite-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ossicular prosthesis versus allogeneic cartilage ossicular prosthesis for ossicular chain damage
Zhang Xue-hong, Liang Xiao-wei, Lu Hong-lue, Yu Shu-jie, Wang Hong-mei, Zhang Yu-li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 Chengde 067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There is a great dispute on the choice of repair materials for ossicular chain damag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new hydroxyapatite-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ossicular prosthesis versus allogeneic cartilage ossicular prosthesis in patients with ossicular chain damage.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were equally assigned into a c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