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象征与托物言志
诗歌技巧鉴赏 象征与托物言志 温故知新五看与通用格式 赏析诗歌五看: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诗歌内容 四看小注 五看题干 沙场练兵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合作探究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谈谈这首诗歌 合作探究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分析颔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答题规范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淡”,“清气”,“不要人夸颜色好”表现了梅花的高洁、淡雅,表现出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析:颔联运用了象征手法,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哪个地方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步骤三: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答出怎样有效描写出意象或意境的什么特征,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技法+描图景+特征+效果 学以致用 《题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以致用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宋亡后拒绝向元统治者投降,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回顾本堂知识 1、象征与托物言志 2、诗歌技巧题的答题思路及格式 学以致用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小 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2.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象征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 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如火炬象征光明,乌云象征黑暗,松柏象征高洁,雄鹰象征勇敢等等。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