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驼峰航线乌云背后的生死线作者南方.docVIP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驼峰航线乌云背后的生死线作者南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驼峰航线乌云背后的生死线作者南方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驼峰航线”:乌云背后的生死线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陈之琰发自:云南祥云、泸水、昆明?2015-07-02 15:53:34来源:南方周末 二战时期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祥云县共修建两个机场,云南驿机场和北屯机场。云南驿机场东北面北屯机场的空运总队的护航战斗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第25战斗机中队。?(郭希柱供图/图) 驼峰航线 空运 飞虎队 美国 抗战 由于云南驿机场独特的地理位置,飞虎队第三中队进驻云南驿机场,当日军进攻缅甸之时,飞虎队主要是保卫滇缅公路和空中支援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当日军进攻到怒江惠通桥以西之时,驻守云南驿机场的飞虎队起到了阻击日军的关键性作用,第三中队的队员在日军欲强渡怒江之时,每天往返几次前往轰炸和扫射,摧毁了日军渡江的设备和基地。 “二战期间,在两个友好国家间飞行,它的损失率竟然超过了欧洲战场上的对敌轰炸,这就是‘驼峰航线’。”在这架坠落的中航53号运输机里面,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机长吉姆·福克斯和两位中国人,其中一位是副驾驶,另一位是报务员。他们一起飞行,也一起牺牲。它展现了在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两个国家是怎样成为战友的。 1943年3月11日,中国航空公司的飞行副驾驶吴子丹驾驶着“中航”48号C-53飞机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 透过机窗,吴子丹看到,编队的另一架C-53运输机——“中航”53号在侧伴飞。没有浓黑的乌云,没有日本零式战机。遇上好天气,美国机长古蒂亚和吴子丹的心情也跟着明媚了起来。 “这美景太难得了!”古蒂亚让吴子丹把杆,自己抄起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53号飞翔的姿态。当时的古蒂亚不会知道,他拍下了53号最后的一张影像。 两分钟后,飞机飞越至高黎贡山脉的上空,吴子丹看到,53号兀然下坠。 刚进入6月,位于中缅滇藏接合部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已比其他州县更为闷热。只是在州府泸水县城随意走走,汗水便可湿透衣衫。但驾车向泸水县片马镇行去,绕着高黎贡山的悬崖陡壁和密林行驶,不断失去高度又重新攀爬的一路,温度陡降。在一处白杜鹃盛开之处,“风雪垭口”一下子出现在视野里。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口,卷起掺杂着雨水的风,裹着不知是山雾还是云涛的灰白色,笼在不远处还遗留的日军碉堡之上。 18年前的此时,亦是吴子丹去世后的第七年,当年的美国飞行员汉克斯跟随一队人正是从这里行往一处山脊,找到了吴子丹牵挂半生的那一架53号。 53号是这条航线上所有失事的飞机中,少有的被亲眼目睹并及时测定坠落方位的。据不完全统计,这条航线自开辟到结束的1300多个日夜里,像53号那样坠落损毁的空运飞机超过600架,牺牲的机组人员和乘客超过1500人。 至今,还有不知数目的飞机残骸和机组成员长眠于从印度汀江到云南昆明的山谷、丛林,无数个家庭的丈夫、父亲、儿子、兄弟,从一处出发就再没有返航,这便是抗日战争中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驼峰航线”。 “在天气晴朗时,我们完全可以沿着战友坠机碎片的反光飞行,我们给这条洒满战友飞机残骸的山谷取了个金属般冰冷的名字——‘铝谷’。”当年的飞行员们对“驼峰航线”如此描述。 “驼峰航线”并非一条线路,主要可以分为约800公里的南线与约1150公里的北线:南线过怒山、澜沧江、横断山脉,到达大理,经云南驿直达昆明;北线经缅甸葡萄、丽江程海,再到昆明。 日军占领缅甸密支那之后,配备了大量“零式”歼击机,当地的机场、通讯、导航和警报等飞行保障设施全部为日军所用。东条英机曾指示日本驻缅防空部队,最大任务就是切断中印空运路线。 为了躲避日本战机,夜间航行较远的北线成为“驼峰航线”空运不得不做的选择。然而,当时的飞机动力有限,没办法完全飞过山顶,经常要在海拔4500-5500米上下的“峰背”之间航行。更要命的是,“驼峰航线”位于欧亚大陆三大强气流团的交汇点,“鬼天气”是很多“驼峰”飞行员常见的噩梦—— “我们在黄色的浓雾中从印度起飞,季风雨洒在挡风玻璃上,成了数支急流。在12000英尺(约3658米)高空,雨变成了雪。我们看不见翅尖……我们开始缓慢下降,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窗户从里边冻得严严实实。” “我们在16000英尺(约4877米)高空遇到了强冷空气前锋。整个机身突然开始震动,螺旋桨上结冰了,我们除不掉冰……我们遇上了暖气流,棍子似的螺旋桨松了,掉下了冰的大块块……飞机在昆明着陆,因为机身连同两个螺旋桨坏了……我们运的货物是炸药,又是一个正常的日子。” 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使得从阿萨姆到昆明的飞行多数时间只能依靠仪表。飞行员桑德曼曾总结自己的“驼峰”经历:“我在中缅印战场飞了706小时5分钟,75%的时间是仪表飞行或者夜航,或者两者兼有。” 虽然天气是“驼峰航线”的第一大“杀手”,但是美国空运指挥官哈丁上任颁布的第一道命令便是:“飞越‘驼峰’,没有天气限制!”即便是被美军租用的商用航空中国航空公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