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假显性原理可以进行基因的缺失定位.ppt

利用假显性原理可以进行基因的缺失定位.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假显性原理可以进行基因的缺失定位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Chromosome Aberration 基本概念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了异常的变化。染色体畸变可能是自发的,也可通过化学物质或放射线处理而诱发;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类; 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相同的结构改变称结构纯合体,若仅其中一条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叫结构杂合体; 染色体数的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整倍体,另一类是非整倍体;整倍体是增加或减少整套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是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 6.1 断裂愈合学说(breakage-reunion hypothesis) 染色体断裂愈合学说(breakage-reunion hypothesis)是由Stadler (1931,1932), Sax (1938, 1941), Muller (1932,1938,1954),Wolff(1961)及Evans(1962)相继建立。该学说认为:断裂是自发产生或者由诱变剂诱发,一般在原来的位置按原来的方向通过修复而重聚,此现象就称为重建(restitution)。若经重建改变原来的结构则称为非重建性愈合;若染色体断裂后的片段(不含着丝点)丢失,留下游离的断裂端,则称为不愈合。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缺失(deletion):失去了部分染色体片段; ②重复(duplication):增加部分染色体片段; ③倒位(inversion):染色体片段作180℃的颠倒再重接在染色体上; ④易位(translocation):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部分片段的交换。 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是正常的而另一条发生了结构变异,含有这类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称为结构杂合体(structural heterozygote)。 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产生了相同的结构变异,则称为结构纯合体(structural homozygote)。 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导致4种遗传效应: ①染色体重排(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②核型的改变; ③形成新的连锁群; ④减少或增加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 6.2.1 缺失(deletion) 6.2.1.1 缺失的类型 1)、顶端缺失(terminal deletion) 顶端发生缺失。由于丢失了端粒,故一般很不稳定,常和其他染色体断裂片段愈合形成双着丝点染色体或易位;也可能自身首尾相连,形成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都可形成断裂融合桥(breakage fusion bridge),由于分裂时桥的断裂点不稳定,可造成新的重复和缺失。 2)、中间缺失(interstitial deletion) 染色体中部缺失了一个片段。这种缺失较为稳定,故较常见。 6.2.1.2 缺失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效应 1)、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缺失杂合体出现特征性的环状结构—缺失环(deletion loop)。 2)、致死或出现异常。如人类的猫叫综合症(cat cry syndrome)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 6.2.2 重复(duplication) 6.2.2.1 重复的类型 1)、顺接重复(tandem duplication) 重复片段与原有片段毗邻且方向相同。 2)、反接重复(reverse duplication) 重复片段与原有片段毗邻但方向相反。 3)、异位重复(displaced duplication) 重复片段位于染色体其它位置或其它染色体上。 6.2.2.2 重复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效应 1)、染色体重复与正常染色体联会时,在粗线期的染色体上会出现环状突起。 2)、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 一个基因随着染色体畸变而改变它和邻近基因的位置关系,从而改变了表型的现象称位置效应。可能是随位置的改变也改变了和5’端调控元件的关系和距离,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按表型效应的稳定性可把位置效应分为两类,一类叫稳定位置效应(stable position effect),又称S型位置效应,如果蝇的棒眼遗传。另一种位置效应是不稳定的,称为花斑位置效应(variegated position effect),也称为V型位置效应,常由易位而引起。 Sturtevant 通过实验,认为棒眼转变的现象,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over)。 6.2.3 倒位(inversion) 6.2.2.1 倒位的类型 1)、臂内倒位(paracentric inversion) 倒位片段不含着丝粒。 2)、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