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魏晋玄学的政治思想案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教本于自然。这里的“自然”即“无”、即“道”、或人之自然本性,名教泛指封建伦理纲常、仁义道德。何晏、王弼将自然与名教的关系,比作母与子、本与末、体与用的关系,认为名教本于自然,要以自然为本,名教为末。实际上比较重视名教的存在和功用。嵇康反对假名教,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他基于对现实的不满而主张“任自然”。 向秀则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裴頠、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顺应自然是为了推行名教,只有按照名教的原则办事,才能符合自然,名教是天然合理的。玄学家的论证,总的来说是要调和儒与道、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为封建统治思想寻找依据。 3、 以寡治众。何晏、王弼从一和多、寡和众的哲学思辨中,为专制皇权寻找理论依据。王弼说:“夫少者,多之所贵也;寡者,众之所宗也”。又说:“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周易略例·明彖》)。认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是符合自然之理的。以君御民,就是执一统众之道。向秀、郭象认为,“千人聚,不如一人为主,不乱则散。故多贤不可以无君,无贤不可以无君,此天人之道,必至之宜”(《庄子·人间世注》)。这里清楚地表明了玄学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立场。 4、无君思想。提倡无为,何需有君?郭象虽加辩解,但终难以服人。阮籍等则取无君论。 三、评析  1、用思辨的方法将名教与自然打通,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将儒道两家相结合而进行哲学论证的尝试,突破了两汉以来经学家离经辨句的繁琐作风,抛弃了其中的阴阳灾异和迷信成分,建立起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玄学家开创了学术研究的新风气,其思维方式对后世有积极影响。 2、玄学思潮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开启了个人不服从的先河,具有追求个性自由和反抗封建等级制的积极意义。 3、但玄学思潮务虚不务实,形成了空谈玄理、不务实际的不良社会风气,一定程度上适应了门阀士族统治时期腐败政治的需要。 参考书目: 1、刘泽华 , 《中国政治思想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96年。 2、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刘康德:《魏晋风度与东方价值》,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崔大华:《儒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孔繁:《魏晋玄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8、余敦康:《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魏晋玄学的政治思想 玄学: 玄学: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玄学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或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问题。 在哲学上﹐主要以有无问题为中心﹐形成玄学上的贵无与崇有两派。 玄学理论的主体仍然是道家自然无为的论说,是与道家的基本精神相通的,但玄学努力糅合儒道的区别,以道释儒, 即以道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在道家思想的根基上去会通两家之学,故有人称玄学为“新道家”。 玄学思潮崇尚老庄思想并不是适应道家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而是回应儒学摆脱危机的要求;在玄学中,儒家的基本范畴、命题、 一种新的援引道家思想的解释。所以,玄学构成了儒学的一个特殊形态。 儒家学者引进道家思想用以解决汉代经学所不能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精神危机,本质上仍是一种儒学思潮。 魏晋玄学,其基本特点是:①以“三玄”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老子》、《庄子》注解《易经》。②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③以探究世界本体为其哲学的基本内容。④以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其目的。⑤以“得意忘言”为方法。 一、魏晋玄学思潮产生的原因 1、(一)动荡的政局与险恶的政治,是玄学产生的政治背景。 除西晋短暂的50多年统一外,前后近350年的分裂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时期。这种分裂打破了政治统一的局面,汉代确立的儒家独尊地位也受到冲击,呈现出思想多元的局面。动荡与割据也导致了政争激烈与残酷,伴随的是夺权、政争、阴谋,但 统治者又打出儒学的旗号,出现空头政治,名实不符。士人多不敢直接谈论政治,而代之以谈玄。口谈玄远,不议时政,以求自保。 2、(二)是对汉代谶纬经学的否定与替代。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 汉代经学一是神秘臆说;二是繁琐考据,三是 经生墨守家法,只以师传之说为是,三者的共性是拘泥,是僵化,是教条。一旦成为教条,也就走向衰落。东汉末年,随着国家统一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