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建新学书简述-蒲团对月一心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蒲团对月一心知 ——学书简述 恽建新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真正喜欢上书法的。 小时候在村上的祠堂里读初小,有描红课。当时只是按规矩机械地将黑墨填满那些双钩的笔划,弄得手上、衣袖上,甚至嘴上都染上斑斑点点的墨迹,却并不感到兴趣和快乐。倒是村上本家有一位用木版活字修印家谱的谱师,他的儿子名叫全甫的,上学时经常带来家中留存的古墨,极精良,能磨出很香很亮的墨汁,据说还能治病。我们央求他敲给我们一小块,便得着很大的欢喜。 上初中时,学校举行大字比赛,我临习颜字的两页大楷获得第一名,奖品有两支毛笔、两小瓶墨汁、两本米字格大字练习本,都是双份的。领奖时,看着台下黑压压的同学,还有些害羞,虽然高兴,但因为那次没有发奖状,心里怏怏,觉着有些缺憾。 农村孩子不容易,接触面小,眼界不宽,外部世界的窗口是随着人生途程慢慢地一扇一扇打开的。也许我还算幸运,家中有一些文墨传统。祖父当过私塾先生,虽未见过面,但留下不少古籍和手迹。父亲也是教师,曾当过中心小学校长。他读过私塾,业师是常州名宿钱振鍠的学生。钱振鍠号名山,光绪年间中过进士,是当时江南三大名儒之一,著名书法家,晚年隐居常州东郊,设帐收徒,乡里呼为“大先生”。父亲虽然没有受过钱名山的亲炙,但作为再传弟子,也令他每每引以为豪。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逢年过节村里的春联都是他包下书写的。那时家中有一墨盘,中间凸起,四周凹下,能磨墨存墨,冬天气温低,还要架在脚炉上烘烤。我一边帮父亲磨墨,一边看父亲写字,间或父亲会写几副隶书对联,于是我知道了运笔还要回锋、藏锋,也知道了隶书有“蚕头燕尾”、“燕不双飞”的说法。父亲会作对联,喜欢旧体诗词,在乡里颇有些名气,周边村子里有寿事、丧事,会专门来请他做寿联和挽联。那时他就会请来村上另一位当过私塾先生的老人一同研撰,听着他们平平仄仄地斟酌字句,我早早知道了古诗词中的一些规矩,也许,我后来的喜欢书法和古典诗词就是那时播下的种子。 我开始喜欢写得好的毛笔字了。高中时,有一位教初中的老师,但凡学校有喜庆或政治活动,他都会写许多对联和语录贴在学校的墙壁和柱子上,看着那些飞扬优美的毛笔字,心里便对他充满了崇敬。其实,那时我并不真正懂得书法,甚至都不知道书法这门艺术的称谓。直到考上江苏师范学院(前身是东吴大学,现在是苏州大学),到了苏州,才真正领略到了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苏州是一座艺术底蕴极其深厚的城市,既是“人家尽枕河”的“东方威尼斯”,还是一座园林城市,城内分布着拙政园、狮子林、怡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等诸多名园,周围更分布着虎丘山、灵岩山、天平山、寒山寺、太湖、洞庭东山、西山等风景名胜。历史上,曾出过沈周、文征明、唐伯虎、祝枝山、王宠等书画大家。而且当时的苏州艺坛还活跃着一大批如费新我、张辛稼、蒋吟秋、周天民、崔护等书画名家和大家。记得我从武进奔牛小站乘火车去苏州,一下火车,便在候车室内看到四幅大画,画的是苏州四景,画款是蒋吟秋的手笔,题的是《虎丘春晓》、《洞庭夏熟》、《天平秋艳》、《灵岩冬翠》。那字当时看来真是写得好极了。我背着行李,在那里痴痴看了好半天,直到学校接车来了才依依不舍离开。 江苏师院也是一所艺术氛围极其浓厚的学校。学校里除正规课程以外,还成立了许多兴趣小组,书法组的指导老师是物理系的徐正老师。他不仅教我们的制图课,还编撰书法讲义教我们书法。至今我还记得他那一手漂亮的钢板刻写的魏碑书体,其中的图例是他用双钩描摹出来的。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了甲骨文、金文、汉隶、魏碑、楷、行、草等书体变化,也才知道了毛公鼎、张迁碑、石门颂、龙门二十品、书谱、三大行书等名碑名迹,以及书法史上群星灿烂的诸多书法大家和名家。他带我们去他家看他的收藏,在他简陋的斗室里,我看到了悬挂的清代陆廉夫(恢)的隶书对联,看到了他收藏的王石谷山水及何绍基的书轴。他制作了许多苏州园林的幻灯图片放给我们看,细细讲述各大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它们的结构、布局、筑山、理水等造园知识。在有限的几个周末,他还带我们参观当时没有对外开放的耦园、畅园、半园、壶园、环秀山庄、听枫山馆、桃花坞等内部园林,使我们眼界大开。 江苏师院的校园大道上建有“师院画廊”,橱窗内经常展出师生们的书画作品。学校里曾举办过一次书法比赛,评委由各个系的老师组成,获奖作品挂在画廊里展出,我的一件小楷作品获得了二等奖,这在当时对我是一次巨大的鼓励。师院画廊成了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的福地,在那里能看到当时各系科书画才俊们的作品。记得有一次,画廊展出了中文系钱仲联教授的国画小品,画幅上画了两头羊,一公一母,又画了两只鹅,一黑一白。小品上方题了长款:“苏州人讲话很有趣,不管公羊母羊,一概称为‘羊妈妈’;无论白鹅黑鹅,一律叫做‘白乌龟(苏州方言读jū音)’”。这原是一幅极好的趣味小品,后来在文革中竟被批判为“污蔑苏州人民公母不分、黑白不分”的大毒草,钱

文档评论(0)

qhhb4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