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 (钱锺书) 第四部分(第8段),总说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文章先谈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然后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明确: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智启人。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浓缩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2、课文精妙的比喻显出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大量比喻手法,语言轻松、幽默,机趣盎然。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钱钟书,字默存,江苏无锡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1935年携妻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曾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 长篇小说 《围城》 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 《七缀集》等。 《围城》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的比较上辨析、阐发。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下列词语中红色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A、梵(fàn)文 倾轧(yà) 轻鸢(yuān)剪掠 引吭(kàng)高歌 B、颦蹙(píncù) 给(jǐ)予 吞声咽(yàn)理 应(yìng)运而生 C、缄(qiān)默 精髓(suǐ) 呶呶(náo)不休 数(shuò)见不鲜 D、叫嚣(xiāo) 熨(yùn)帖 了(liǎo)不足奇 一蹴(cù)而至 B háng jiān yù 回肠荡气:形容文采,乐曲等十分动人。 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数,屡次,经常。鲜,新鲜,新奇。 一蹴而至: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拔木转石:能把树拔出来,能把石推转起来,形容力量很大。 数典忘祖:比喻忘本。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咽,吞咽。 [思考]本文是一篇面对美国人的演讲稿,钱钟书先生论诗的立场是什么?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 第一部分(第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