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章 植物病毒.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植物病原病毒 一、病毒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植物病毒的化学组成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 植物病毒的蛋白质 ?多分体病毒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病毒的繁殖方式:复制增殖。 中心环节:是病毒基因的传递与核酸信息的表达。 3、植物病毒转录的特殊性: a、多数植物病毒核酸复制是由RNA到RNA; b、反转录现象的出现。 4、复制的条件: (1)寄主提供:复制场所复制所需的原材料和能量。如转录酶、核苷酸、ATP、氨基酸、核糖体等。 (2)病毒提供:主要是模板核酸和专化的聚合酶(polymerase)即复制酶。 一、植物病毒侵染 侵染主要途径:微伤口、雌蕊柱头,缺乏主动侵入能力。 侵染数量:效率低,一般10万个以上粒子。 多数具有系统侵染的特点。 二、植物病毒的移动 植物病毒不具有主动转移的能力。 病毒在细胞间转移:通过胞间连丝移动,速度慢。局部表症,形成局部枯斑。 病毒的长距离转移:通过韧皮部或木质部转移,速度快,全株性表症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非 介 体 传 播 介 体 传 播 介体传播: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上,借其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昆虫是植物病毒最主要的传播介体。 昆虫中以同翅目昆虫为主要介体,如蚜虫、叶蝉和飞虱,其中蚜虫植物病毒的主要虫媒。 昆虫(介体)传毒过程 ①获毒(取食)期(acquisition period)是指无毒昆虫在毒源植物上开始取食,获得病毒所需的取食时间。 ②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是指介体从获得病毒到能传播病毒的时间,在循回型相互关系中也称循回期。 ③接毒(取食)期(inoculative period)是指获毒昆虫在健康植株上成功传毒所需的取食时间。 ④持毒期〔retention period〕是指指昆虫一次获毒后保持传毒能力的时间。 据病毒是否在虫体内循环,介体与所传病毒的关系可分为 ⑴口针带毒型(非循回型):所传播的病毒称非循回型病毒或口针型病毒,获毒期一般不超过2min(福尔马林试验)。 ⑵循回型:传播的病毒称循回型病毒,获毒时间20min以上,潜伏期超过3h。如RDV ⑶增殖型:循回型病毒在虫媒体内增殖。如蚜传马铃薯卷叶病毒。 口针型病毒 循回型病毒 增殖型病毒 据介体持毒期长短,介体与所传病毒关系可分为: ⑴非持久性传毒关系:所传播的病毒非持久性病毒,这些病毒往往是口针型病毒,如CMV。只存在昆虫口针的前端。 (2)半持久性传毒关系:所传病毒称为半持久性传播病毒,往往是循回非增殖型病毒。如甜菜黄化病毒。 (3)持久性传毒关系:所传病毒称持久性传播病病毒,往往是循回型病毒。如莴苣坏死黄化病毒, 植物病毒与介体昆虫的生物学传毒关系 四、植物病毒对外界的稳定性 五、植物病毒的命名和分类 植物病毒主要命名规则 病毒名称:“寄主英文名 + 症状”,即俗名法。 如,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烟草花叶病毒 植物病毒属名:由“典型成员寄主名缩写 + 症状缩写 + virus”构成。 如, Tobamovirus—烟草花叶病毒属。 科、属名斜体,种和株系不用斜体。 类病毒(Viroid),缩写为Vd,如,PSTVd(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植物病毒的命名 课堂提问 ?植物病毒的分类 亚病毒: 1、类病毒:是一类细小、无蛋白质衣壳的、裸露的环式单链RNA,并能侵染植物的病原物。(可以侵染植物的最小的RNA分子) 2、朊病毒: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的侵染因子。 3、拟病毒:同时含有线状和环状两种RNA的病毒。 4、卫星病毒和卫星RNA: 有些多分体病毒中发现一些与病毒RNA(大粒体)无同源性的小分子量RNA(小粒体),单独不能侵染,必须依赖大粒体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这种RNA称为卫星RNA(sRNA)或卫星病毒,大粒体病毒称为辅助病毒。 一、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1、外部症状:主要是变色(花叶,褪绿,黄化,环斑)、坏死、畸形(矮化、矮缩、瘤肿)。 2、内部症状: 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变化:叶绿素破坏,细胞增大、增多与减少,韧皮部坏死等。 细胞的内含体:病毒基因组编码产物与病毒的核酸、寄主的蛋白等物质聚集起来,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结晶状或不定形的聚集体。 关于内含体: 内含体分为细胞核含体和细胞质内含体,也可分为结晶状内含体和非结晶状内含体(X体)。 细胞质内含体形状差异大,主要有:不定形、假晶体、晶体、圆盘状、风轮状。 内含体的性状主要决定于病毒本身,不同病毒的内含体类型、形状不同,可做鉴别特性。但有些病毒在同种植物上可产生多种内含体。 内含体的检查:材料主要来自病部表皮细胞。 二、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变化 1、寄主因素引起的症状变化:一种病毒侵染不同寄主其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如TMV在普通烟上表现为花叶,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