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鲁迅作品看中西色彩词的差异与翻译转换.doc
从鲁迅作品看中西色彩词的差异与翻译转换
摘要: 由鲁迅作品可见,中英色彩词的使用存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译者在色彩词的翻译转换中应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激发读者产生如原作一样栩栩如生的意象,获得同样的审美体验。
Abstract: There are a large cultural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lor words from Lu Xuns works. Translator should use flexible translating strategy in the translation lift of color words to produce the same vivid image with original works and make readers gain the same beautiful experience.
关键词: 鲁迅;作品;色彩词;翻译;转换
Key words: Lu Xun; works; color word; translation; lift
中图分类号:I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325-02
0引言
“差异是世界的本质,是人类文化交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促进人类文明向更高处发展的动力……”[1]但差异带来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接受的难度不容忽视。由鲁迅作品可见,中英文学作品中色彩词的使用存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译者在色彩词的翻译转换中能否也像画家那样进行创作,激发读者产生如原作一样栩栩如生的意象,获得同样的审美体验?针对色彩词使用上的文化差异,不能将色彩词的互译只看作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应考虑“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2],关照文化模式的转化,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1色彩词的意译
有些文学作品中的色彩文化形象对源文化读者来说都十分陌生,而且,作者也无意通过这一形象来刻画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还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在使用或与其他一些词搭配时,就变成了一种固定的表达法,其含义也就不再是字面的意义,而是引申或比喻意义,造成中英语言中色彩词象征意义的空缺和不对应现象。在此情况下,不必生吞活剥地译出,否则势必造成翻译中的信息超出,而超出的信息会引起文化冲突。为此,译者可以意译――省其色,译其意,用译文中文化意义较淡的词汇去再现源语词汇的主要意义。这种方法若使用得当,译者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真正涵义,读者则能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且不会察觉到文化障碍的存在。如:
他写了一封“黄伞格”的信,托假洋鬼子带上城……(鲁迅《阿q正传》)
He had written an extremely formal letter, and asked the Imitation Foreign Devilto take it to town ... (杨宪益译)
句子中的“黄伞格”对于现今的中国读者来说都已相当陌生。它实际上是一种写信的格式。信的书写方式使信的文字排列像一把黄伞的伞柄。黄伞是以前的官吏所使用的仪仗,这样的格式书信表示对对方的恭敬。作者的意图显然不在“黄”颜色和书信格式的本身,而只是为了突出赵秀才对举人的巴结和卑恭的心态罢了。因此,杨宪益先生的意译处理(an extremely formal letter非常正式的信)是可取的。
她最爱和名人唱和,也很赞成新党,像础翁这样的学者,她一定大加青眼的。(鲁迅《高老夫子》)
大概因为衣服的破旧罢,一登门便很遭门房的白眼。(鲁迅《伤逝》)
She loves to exchange views with men of repute, and is all in favour of the new party. She would certainly look with great favour on a scholar like yourself.(杨宪益译)
The gatekeeper eyed me scornfully, no doubt on account of my shabby clothes.(杨宪益译)
《晋书?阮籍传》载:晋代阮籍以白眼看他憎恶的人,用青眼看他器重的人。后来“加青眼”就被用作表示器重和喜爱;“白眼”表示憎恶和瞧不起。[3]可见,在中国文化中“青眼”和“白眼”的用法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生搬硬套地直译成“blue eyes”和“white eyes” 会造成严重的误读。杨宪益先生以语义解析取代源文化信息,译语“look with great favor”和“eyed me scornfully”对源语“青眼”和“白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