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自然的语言
课 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 新授 执笔人 教研组长审核签字 级部审核 时间 第 周第 导学稿 教师寄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了解本文说明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说明顺序,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第三课时
达标检测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翩然(piān) 孕育(yuèn) 农谚(yàn)
B.候鸟(hòu) 簌簌(sù) 风雪载途(zǎi)
C.连翘(qiào) 萌发(ménɡ) 刺槐(huái)
D.融化(rónɡ) 衰草(shuāi) 销声匿迹(nì)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里形容大地昏迷后醒过来)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一个挨着一个)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合适,相宜)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
②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4.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其原因是( )
A.以拟人手法,使文章生动,易于使人接受。
B.运用比喻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使人产生联想。
C.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D.物候现象好比是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信息,人们可以据此安排农事,所以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显得生动、形象而引人入胜。
5.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第一段说明物候现象和接下来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四个因素这两部分均以时间为序进行说明。
B.本文第二段说明物候现象对于安排农业生产的意义写得生动形象,用了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
C.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D.写作说明文的目的是解说事物或阐明事理,因而只能运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八、九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6.第八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它是按什么顺序解说事理的?
?
?
?
7.“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
?
8.第九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
?
9.第九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
?
。
三、综合运用
10.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乐在其中。
【活动一:创意设计】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名称。
?
【活动二:搜集资料】 某同学搜集到了下列两组诗句,谈谈你从中发现的物候规律。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我发现A的物候规律是:?
我发现B的物候规律是:
【活动三:专题探究】在这次活动过程中,小明发现,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关于“雁”和“燕”的诗句,并且摘录了下来。请你帮小明解读出“雁”和“燕”在古诗文中各自的文化内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葛天民《迎燕》)
雁:?
燕:?
导析:活动一:无统一答案;名称要紧扣“气象物候”,力求新颖。活动二可结合课文相关知识来回答。活动三可结合季节与两种鸟类所代表的不同情感来思考。
答案:活动一:(示例)气象物候你我齐学;气象物候流行风等。
活动二: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活动三:“雁”,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明季节是秋天。“燕”是春的使者,表明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pdf VIP
-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岗位职责汇编.doc VIP
- 东营市华凌科技办公楼的设计.doc VIP
- 2023年高考物理试卷(广东)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2《红烛 》教学实录.docx VIP
- 消防安全知识灭火器使用培训教程PPT模板(完整版).pptx VIP
- 燃料采购供货方案,燃油运输方案.docx
- 第2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课件 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哲学与文化.pptx
- 《燃气涡轮发动机》课件.ppt VIP
- 中小学【新教材】2024年秋沪教牛津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4 课件教育教学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