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逻辑】第四章语义理解及论证方法.ppt

4.【逻辑】第四章语义理解及论证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y ZSY 求同法 特点:异中求同。通过排除不同因素,寻找共同因素来确定被研究现象的因果。此法得出的因果联系是或然性的。 注意: 应用时需比较不同场合中是否还有其他的共同情况。此法容易忽略隐藏着的另一个共同情况,而这个比较隐蔽的共同情况又可能是被研究现象的真正原因(或结果)。 By ZSY 求异法 求异法(也称“差异法”): 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且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对象出现的场合中出现,在被研究对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则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或为其原因(或结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By ZSY 求异法 特点:同中求异。通过排除相同因素,寻找不同因素来确定被研究现象的因果。此法比求同法更可靠,常用于各种实验中。 注意: 应用时需比较两个场合中是否还有其他差异情况。在正反两种场合中只能有一种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必须相同。 By ZSY 求同求异并用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也称“契合差异并用法”): 考查正反两组事例,一组是某种结果出现的正事例组,另一组是某种结果不出现的反事例组。若在正事例组的各个场合里仅有一个共同情况,而这个情况在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都不存在,那么这个情况就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 By ZSY 特点:两次同中,一次求异。?正面求同,即运用求同法确定被研究对象出现的各个场合的唯一共有相关情况A,推出A与a有因果联系;?反面求同,即运用求同法确定被研究对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都不具有这个唯一共有的相关情况A,推出没有A就没有a;?求异,把以上两次求同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A与a有因果联系。 注意: 应用时正事例组和负事例组考查的场合愈多,就愈能排除偶然的巧合和与被研究对象不相干的因素,使正面求同和反面求同所得的结论愈可靠,在此基础上运用求异法所得的最后结果就愈可靠。 求同求异并用法 By ZSY 共变法 共变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变,则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By ZSY 共变法 特点:同中求变。从现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方面来确定因果联系。 注意: 应用时 1)只能由一个相关情况随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而变化,其他情况应保持不变。若还有其他情况发生变化,则运用共变法时可能出错。 2)两个共变的现象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他们有可能是另一种共同情况引起的结果。eg:闪电和打雷,它们之间有共变现象,但无因果关系,实际上是云层放电引起的两个结果。 By ZSY eg: By ZSY 剩余法 剩余法: 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变化着的,其他情况保持不变,则这个唯一变化着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example: 讲义P52 【例1】 By ZSY End Thank you ! 2014.7.10 By ZSY Page ? *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By ZSY 第四章 语义理解及论证方法 By ZSY 1.论证方式分析 大纲考点 By ZSY 1.语义的解题技巧 2.常见的论证关系方法 命题动向 By ZSY 1.什么是论证 2.常见语义解题技巧 课前预习 By ZSY 第一节 语义理解 By ZSY (一)语义理解定义 讲义P46 概念相关 推出结论可以运用很多种方法,一般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 主要运用于逻辑性较强的试题,相应的试题也成为分析结论型试题。 分析结论型试题又包括逻辑结构分析、数据结构分析、列表结构分析等。 综合法: 在全面和系统地把握题干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最后得出一个最合理的结论。 解答综合性结论型试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代入法等 (二)语义理解应对方法 By ZSY ? 代入法 将选项带入题干来确定结论的方法。分为正向代入和反向带入。 正向带入: 直接将选项代入题干,凡是和题干相矛盾的选项都不可能为真。 (从根本上来说相当于归谬法) 运用:当问题为“不可能真”或“一定假” 反向代入: 将一个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若一个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后出现矛盾,则该项一定为真。 (从根本上来说相当于反证法) 运用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