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层划分.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震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 地震解释 根据地震相特征宏观上可划分为三大套岩性(图l和图2)。从地震相特征显示第四系地层沉积在老地层之上,未受到构造破坏。通过折射剖面资料,基岩面以上的各折射界面均略向北倾,该测线下部至最深折射面之间没有发现地下水。 第一套岩性层 第四系全新统(Q 4),干燥松散风积砂、冲积砂,底部颗粒变大,有少量砾石。厚度2O~40m,层速度400 600m/s,沿剖面厚度有变化。地震相特征:平行反射为主,连续性差,沉积环境不稳定,厚度变化也较大。 第二套岩性层 可分成两个亚组,第二套1岩性层和第二套2岩性层,判断形成时代为上更新世(Q3)。 第二套1岩性层:主要是冲洪积砂(细砂、中砂、粗砂并含有砾石)。埋深2O~ 100m,厚度80m。有一定的密实程度,但并不成岩。中下部物质以粗砾、砂砾石为主,有漂砾。主要由冲洪积和冰水沉积作用形成,由于处于冲积扇的西部边缘,沉积不稳定,忽强忽弱的冲积冰积作用形成丘状堆积。地震相特征:该层的地震反射由数条准平行的断续相连的反射波同相轴密集排布,表现为丘形羽状同相轴,丘状结构南侧连续性规律好于北侧。时间剖面的反射波的局部隆起展示了丘状堆积的形态。 第二套2岩性层:半胶结砂砾一卵砾石夹亚砂土层,埋深14O~290m,厚度150m。地震相特征:该层为平行反射结构,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好,局部可见丘状反射结构。此层序有较强的振幅特征,层速度自上而下递增,上部岩性层速度800m/s;底部岩性层速度1445m/s。地震相显示东西向有较明显起伏,该层直接沉积在元古界上,受元古界表面形态制约。 第三套岩性层(Pt) 元古界基岩层(变质岩或花岗岩),埋深300~ 470m 以下,与上覆的第四系胶结砂砾石层成不整合接触。地震相特征:平行反射结构,短同相轴,断续相连,连续性差,但宏观上显示同相特征。该层巨厚,但没有层组显示。虫状短同相轴的排布态势,反映了元古界变质岩的地层形态。变质岩顶部深约lOOm 的范围内反射波同相轴振幅小,但连续性略好,这可能是元古界表面长期风化,到第四纪又被充填固化所致。由于界面上下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且元古界表面产状与第四系不一致,所反映的界面上的地层的同相轴大多不平行。基岩反射界面南高北低,有波状起伏,层速度5000m/s。 图3 地震解释与钻孔编录对比 Fig.3 The comparison chart of the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drilling catalo 结语 1)引起地层物性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岩土层组分的颗粒大小、结构构造、密实程度及干湿度等。地层波阻抗存在明显差异,是勘探区满足地震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岩土层物质颗粒由细至粗,波速值逐渐递增;岩土层密实程度由松散至密实,其波速值也有增大趋势。 2)本矿区岩层产状平缓、地质条件简单、构造不发育是采用地震勘探的有利条件。第四纪地层与基岩地层物性差异较大,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有效揭露了勘探区第四纪地层厚度及地层空间展布特征,为进一步开展矿产评价和开发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3)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可作为区域地质调查重要手段之一,结合少量钻孔勘探能有效为工程勘察服务。 引自 王彪,陈剑杰,马勋元《浅层地震勘探在第四纪松散地层划分中的应用》,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月第9卷第一期 地震层序的划分(1) 地震层序的划分(2) T1 T2 T4 T6 地震层序的划分(3) 下第三系沙三+沙二地震层序剖面 新车15 车古25 车13 T2 T6 T2 T4 T5 T6 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超层序底界接触关系 T2 T6 Tr T1 地震资料的地层解释 一、概述 二、地震层序分析 三、实例:浅层地震勘探在第四纪松散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地震勘探方法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信息和速度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要的不断增长和构造油气藏的大量发现与开发,比较容易找到的油气藏越来越少,于是,人们不得不更多地注意寻找和开发非构造油气藏,即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 油气勘探技术发展 与此相应,也必然向油气勘探技术,特别是对解释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除了对地下地质构造的形态作出解释以外,还要对地震剖面作出地层、岩相及沉积环境的解释,并对整个盆地的沉积特征,古地理及地质发展史作出解释,为寻找地层圈闭油气藏服务。这一切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在我国,兴起了地震地层学的研究。 1、 地震地层学基本概念 地震地层学是根据地震剖面总的地震特征来划分沉积层序,分析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简言之,是一门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地层和沉积相的地学分支学科。它是地球物理学与地层学概念、地震技术与沉积理论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