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论前沿
财产法 :走向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平衡
———审视美国财产法理念的变迁路径
王铁雄
内容提要 :审视美国财产法理念的变迁路径 ,可发现其演变规律是 ,从建立在近代科学革命对古代
和中世纪有机论的批判中产生的机械 —原子论主导思想模式基础上 , 向现代新的整体论思想模式发展 。
即在 18、19世纪 ,美国财产法理念强调个人财产的绝对权利 ;进入 20世纪后 ,则强调个人财产权的社会
责任 。但实际上 ,在财产法理念的发展史上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共存的 ,虽然对个人或社会利益的
强调在每个时期各有所重 ,但其基本趋势是走向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平衡 ,而最终 目的是追求每个人的幸
福 。
关键词 :美国财产法 法理念 个人 社会 利益平衡
王铁雄 ,华东政法学院讲师 ,法律史博士 。
法律并不是作为一个孤立于更大思想世界的封闭系统来运行的 ,正如法律现实主义所言 ,法律具有
〔1 〕 〔2 〕
社会科学的成分 。 同样的 ,法律史理论家们也让我们意识到 ,法律不能脱离大的历史潮流 。 所
以,我们对法律理念的探讨就应该放在一个更大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思想模式背景下进行 , 以使研究高屋
建瓴 ,更具科学性 。本文即对美国财产法理念的变迁做出思考 ,将其置于一个较大的人类科学知识和文
化思想模式的视野下来进行审视 。
历史上 ,人类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思想模式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强调个体部分的原子论和强调整体
关联性的有机论共存了数个世纪 ,但在不同时期分别只有一种模式 占领导地位 ,成为主流模式 。其中 ,
有机论一方主导了几个世纪 ;直到 17世纪 ,反映世界运行方式更为精确的机械 —原子论一方才在思想
模式变革中占据主导地位 。而今天 ,我们又一次处在思想模式变革的过程中 ,这次变革建立在更为复杂
〔3 〕
的知识基础上 ,促使我们走向一个由有机论和原子论综合平衡的整体论主导的世界 。
在此科学知识和文化思想模式发展的整体背景下 ,财产法理念也经历着相似的变化 。美国财产法
理念的变迁就是建立在近代科学革命对古代和中世纪有机论批判中产生的机械 —原子论主导思想模式
的基础之上 ,且正在向现代新的整体论模式过渡 。在机械 —原子论思想模式的主导下 ,近代美国财产法
理念强调个人财产的绝对权利 ;在向新的整体论思想模式过渡的时期 ,现代美国财产法理念则关注个人
〔1 〕 “W illiam Tw in ing, Karl L lewellyn and the R ealistMovem ent ”, 44 , 55 , 188 - 96 ( 1973) . 参见 M yrl L. Duncan , P rop erty as A P ub
lic Conversa tion, N ot A L ockean S oliloquy : A R ole F or In tellectua l and L eg a l H istory In Tak ings A na ly sis, E nvironm en ta l L aw of N orth
w estern S chool of L aw of L ew is C la rk Colleg e, W inter 1996 , p. 1102.
〔2 〕 Robert W. Gordon, “Critical L egal H istories”, 36 S tanf ord L aw R eview , 1984 , p. 57.
〔3 〕 参见 M yrl L. Duncan , P rop erty as A P ublic Conversa tion, N ot A L ockean S oliloquy : A R ole F or In tellectua l and L eg a l H istory In Tak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程控可调大功率直流稳压开关电源XX-1-100V10A及电力电源价格.docx
- 远程服务器客户服务器远程数据传输处理技巧课件.pdf
- 第八章 电脑中毒后无法正常卸载软件.pdf
- 五行属土的字大全与含释义.doc
- 虚拟呼叫器使用说明教案.doc
- 第八章 电脑在家里没有装网线也可以上网.doc
- 必修3第一篇(算法).doc
- 阴阳五行学说和园林植物种植初步研究.pdf
- 微型计算机原理答案 第五篇.doc
- 水及甲醇在硅基微通道中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pdf.pdf
- 铁路隧道底鼓风险动态评估与综合整治技术的深度剖析与实践应用.docx
- 吸收犯存在范围的多维审视与界定.docx
- 大学生陌生人信任度:现状剖析与影响因素的深度探究.docx
- 全球金融危机下上海经济学门类毕业生就业的冲击与调适:基于多维度的剖析与展望.docx
- 小型软件团队敏捷风险管理:策略、实践与优化路径.docx
- 锦红片在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探究.docx
- 法治视角下我国湿地保护的困境与突破.docx
- 从法律基石到多元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深度剖析与展望.docx
- 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的法治化进路.docx
- 基于ORACLE的校园一卡通消费系统设计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