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榷教材《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一课的编写内容.docVIP

商榷教材《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一课的编写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收藏的目的不是为了拍卖---- 商榷教材《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一课的编写内容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艺术品的收藏:大到书画作品、陶瓷、旧家具,小到油灯、面具……这种艺术品的收藏热,使旧货市场里人头攒动。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艺术品的需求量增加,欣赏品位越来越高,我国艺术品的拍卖市场也一步步地成熟起来,相当一批艺术品走向市场,成为公众欣赏、收藏的对象。我们应学着了解画廊、拍卖会、艺术博览会,了解艺术家、经营者、收藏者、艺术评论家在艺术市场中的地位和角色,使自己逐步积累艺术经验,提高鉴赏品位。” 以上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学教材第八册第13课《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中的第一段文字,它简单介绍了收藏的种类,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和对学生学习的期望。由此,笔者揣摩,编者是想以“收藏”为由头引导学生审视艺术品的价值,使学生通过“收藏”的实践了解艺术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了解艺术品市场,从而积累艺术经验,提高鉴赏能力.由此这课内容的选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是别具居匠心的,但在教材的使用中,通过深入的思考后,笔者以为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值得商榷。 一.艺术本无价 当前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但引导学生走向市场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了美术学科的主要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总目标的叙述有:“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其实,艺术教育首先是为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事实上随风而动,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曾使我们走过很多弯路,填湖造田、滥伐树木破坏了生态环境;当年人人喊打的虎狼如今成了保护动物。2002年上海动物园进行了一项繁琐然而意义深远的工作,他们逐一将“肉可食”、“毛皮可利用”、“害兽”之类的字眼从动物说明牌中剔除。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关爱动物不是因为它们能给人类带来眼前的物质利益。同样收藏也不是因为可以带给我们因拍卖而得到的利益。人们常说“艺术无价、黄金有价”。在美国,所有的博物馆、艺术宫、图书馆以及政府的办公大楼等,不仅对游人开放,而且不收一分钱门票!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时候,更需要文化艺术去创造空间,更需要文化艺术去净化人们的心灵,以避免“物质”变成控制人们生活的主宰。有一位外国评论家说:当前中国艺术最大的障碍,就是艺术家商业意识过于敏感和发达。(《读者》2006年8月) 二.收藏源于爱好 我们再来看看课本内容的呈现。本课正文共计1550字左右,其中第一段总体介绍约210字占全文13.55%,关于艺术品收藏的引导约340字占24.8%,有关艺术品拍卖的程序、要素、及拍卖行的介绍约550字占35.2%;而“学习建议”的活动也是紧紧围绕拍卖的。显然,“拍卖”的比重远大于“收藏”,且给人收藏与拍卖是不可分割的印象。 收藏者收藏的目的是什么? 鲁迅先生论及《红楼梦》时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绛洞花主》小引)可见不同的人对收藏的认识是不同的,我们该怎样引导我们的学生呢?朱光潜说:“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事实上,即便是收藏家其收藏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拍卖。所谓收藏是收集保藏。所以藏,是因为爱;所以爱,是因为能满足精神需求。史学界相信王曦之的《兰亭集序》被痴迷它的唐太宗带进了坟茔,他的收藏当然不是为了谋利。这里不排除有些人藏的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可真正的藏往往满足的是精神的要求,而不是物质的,拍卖是一种纯物质的经济行为。藏家往往是以藏养藏,也就是说,一些藏家的藏品拍卖是为了更好的藏,真正的心爱之物是不愿意“割肉”而去拍卖的。他们经济活动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迫于经济压力,忍痛割爱。收藏者在衡量藏品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 有这样一位藏家,在一次石展中,相中了两块上好的贝化风砺石,用一口价花300元买下了它们。其中一块由于整个石身的下部有一小块很像猴头,而且色泽红润,他灵机一动:这不就是被镇压在五行山下的齐天大圣吗?石块从此得名。 不久他儿子带外国朋友来家做客,客人饶有兴致地问起的他的“宝贝石头”。当他告之石头有:“五行山下的齐天大圣”之名时,外国朋友眼睛一亮,用不标准的汉语大叫:“这个我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说着,还惟妙惟肖地比划起孙行者抓耳挠腮的样子来,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这位外国朋友想出3万元人民币把“齐天大圣”请回家,他婉言谢绝了。 金毓岚,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青年时代遭遇“文革”,被下放到河南新乡劳动改造,后来就在当地成了一名语文教师。现在金老师仍骑着他的旧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勤勤恳恳的工作。他热爱收藏,为了收藏他省吃俭用,不久前他在北京举办了他的收藏展览,他告诉记者:收藏的乐趣在于分享、在于传播,我尽自己微薄之力,只是想做一点点事情,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