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月在李白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大学论文.docVIP

论月在李白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大学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月在李白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大学论文

邯郸学院成人 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论月在李白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学 生 指导教师 年 级 2011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二级学院 中文系 (系、部) 邯郸学院中文学院(系、部、) 2013年10月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李慧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摘 要 李白三教兼容的思想的复杂性、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特征及游历、求仕、归隐的典型文人生涯,通过对月这一原型意象的审美创造,使笔下的月亮呈现出鲜明的人格精神美、意象美和哲理美。 月 李白诗歌 审美意蕴 Month of Li Bais Poems Esthetic Abstract complexity of thought of Li Bais three religions compatible, Maverick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aveled, and SAS, the name for typical literary career through this imagery aesthetic to create a prototype for months, the Moon takes on a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that makes his spirit, and beauty and beauty. Key words Moon Li Bais poem Esthetic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 引言 1 2 月的人格精神美 1 2.1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摧 2 2.2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2 2.3 “相期邈云汉,永结无情游” 3 3 月的意象美 4 3.1情景交融,构成“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艺术境界。 4 3.2以月造影,铺情设色,为全诗情感奠定基调 4 3.3化实为虚,表现广阔的心理情绪空间。 5 4 月的哲理美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致 谢 8 论“月”在李白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1 引言 月亮,从古至今,以其独特的清冷神秘引发着人类无尽的遐想。千古明月,无言地默视着尘世的沧海桑田,人们从它的阴晴圆缺里勾连起种种遐想。月,从它进入中国文学殿堂开始,千百年来,凝结着历代文人的思想情怀。他们对于浩瀚长空中的明月,有着特殊而执着的情感,或惑之,或寄之,或怀之,或思之,或忆之,沐一身之月辉,纳一空之明月,旨趣意远,抒发着胸中的浊气,释放着对天地人生的愁绪,寄托着对于人情世故的眷恋。而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则是这其中的佼佼者。李白以其思想的丰富、人格特征的独特以及典型的文人生涯经历,把对月的个体性和普遍性相结合的审美感知和情感体验,通过卓异的艺术创造推向了前期和同时期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以致于今人将陶潜的南山、李白的月亮相提并论。本文试图从月的人格美,月的意象美,月的哲理美三个方面揭示出月在李白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月的人格精神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在文学创作中,主体和客体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伟大诗人歌德曾深思熟虑地说在文学艺术中,人格为最高价值。写作者的人格决定着其写作的动机、写作的追求、风格、境界等。中国古代文论中亦有“移情于物”之说。根据这些理论:月的人格精神美是李白人格精神美的折射和影子。这里有必要对李白的人格精神特征作一个粗略的述 :人格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一般地说,人格作为精神主体是一个人情感、意志和理智等诸因素的综合体,理智属理性范畴,而情感、意志属非理性范畴。人格包含着一个社会对一个人的道德要求以及内在的自我修养,它制约和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唐朝基本上是儒、释、道三教并存。儒、释、道三教对人格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既互相对立,又有互补相融的一面。李白一生深受儒、释、道三教的影响,除三教的影响外,其丰富多彩的思想还吸收了神仙家的飘逸、纵横家的胆识、兵家的机智、游侠的侠义等各种思想的长处和优点。其总的思想倾向则是儒家的理想主义,道家的自由精神。因此,其人格特征呈现一种多元的走向:情感上追求超旷、自由和特立独行;意志上崇尚“事君荣亲、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