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投入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研究——以中国和美国为例.doc

科研投入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研究——以中国和美国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研投入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研究——以中国和美国为例

文章编号: 科研投入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研究 ——以中国和美国为例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 100190) 摘要: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中国与美国的产业结构与科研投入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研发强度的加大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却不是研发强度变化的原因;但是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研发投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很小,而美国的研发投入能够对产业结构产生较为显著的持续影响。这说明,就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说,中国的研发投入效率不高。为此,在加大RD投入力度时需要注重提升其产出效率。 关键词:RD;Granger;VAR;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in RD and Industry Structure ——Take China and America for example Wang Haitao,Tan Zongying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 China) Abstract:Granger causality test shows that it is same in China and in US that increasing RD intensity can promote the sophistication of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s of industry structure is not the reason of the change of RD expenditure. But result of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shows that China’s RD investment has little effect on industry structure but America’s RD investment can produce a persistent impact on industry structure. This shows that China’s RD investment is not efficient. To this end, while increasing RD investment, China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output efficiency. Keywords:RD, Granger, VAR, Industry structure 1 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已经得到了许多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的论证,但是两者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刘伟和张辉[1]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们认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由劳动要素的变迁引起的,这种变迁有两种路径:第一为静态结构变迁效应,度量的是劳动要素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业流向较高的产业从而引起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第二为动态结构变迁效应,度量的是从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产业流向较快的产业所引起的总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影响各个产业内部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等因素从而引起各个产业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是科学技术对各个产业的影响是不均匀的,反过来,各个产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是不均匀的,这种不平衡可能会引起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的“马太效应”。试想某一产业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科技的发展,而社会对科技有意识的培育又会推动该产业的发展,即产业结构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是相互促进的。 对于该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很多文献讨论的都是产业结构与科学技术之间单一的影响关系,这样自然就有两种结论。一种认为RD强度由产业结构决定,持此观点的有Iorweth[2]、Griffith和Harrison[3]、周彩霞[4]等。Iorweth运用RD强度差异分解的方法分析了美国与加拿大的RD强度差异,认为RD强度差异的1/3-1/4可以由产业结构的差异来解释;Griffith和Harrison则认为英美之间几乎所有的RD差异都可以有它们部门之间的差异来解释;周彩霞运用Bennet分解法对2000年我国省际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省际产业结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RD强度差异,不过在结论部分她也保守地认为较高的RD强度与产业结构的省际不是简单的前者推进或者决定后者的问题,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RD活动是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要因素。例如,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